时间:2022-10-10 16:28:24 | 浏览:834
2019年,榆林市横山区紧紧围绕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求,认真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奋力推动经济社会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横山区结合区情实际,坚持真学真用、真抓实干,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横山区委自觉扛起主体责任,紧扣主题主线,切实将思想认识、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组织领导抓到位,做到各项重点措施有机融合、同步推进。通过学习教育,全区700个党组织,16562名党员理论素养不断提高,担当意识显著增强,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分级提醒抓落实 推动基层党建工作
今年以来,横山区针对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经横山区委一届五次全委会议审议通过,研究出台了《榆林市横山区基层党建工作五级提醒办法(试行)》,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分为五个级别提醒,将正向“任务清单”适时转化为反向“责任清单”。通过分类分级提醒,形成了严抓责任落实和问题整改的倒逼机制,树立了政绩导向和责任意识,实现了基层党建薄弱环节早发现、突出问题早整改,推动全区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为进一步加快横山区城镇化建设步伐,提升城市服务质量,满足横山城区和西南新区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新增设4个街道办辖19个社区。按照地理现状、方便管理、无缝对接、地域相邻、邻里相熟等原则,坚持以街道党工委为主体,构建“街道-社区-片区”三级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将党支部坐标、人口数据、房屋情况、企事业单位信息等信息,准确标注在地图当中,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横山区以主体班次、专题班次、横山大讲堂、网络学院自主选学和远程教育等形式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投入160多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8965人次。成立18个脱贫攻坚政策巡回宣讲指导工作组,工作组下沉基层一线,通过组织考试、“上小课”、运用微信工作群开展“微培训”等形式,开展宣讲指导工作,进一步强化贫困村“四支队伍”业务能力,提升村两委班子整体素质。
山川披上“绿被子”百姓鼓起“钱袋子”
横山区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接壤处。经过各个阶段的治理,昔日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流动沙丘,如今沙漠绿洲相间分布。过去百亩、千亩的小片林,已连接成万亩或十万亩以上的大片林,沙区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生物防护体系已初具规模,使60多万亩农田、1000多公里道路、230多个村庄得到有效保护。2011年以来,全区共完成人工造林15.5万亩,飞播造林7.5万亩,封山育林8.99万亩。现有林地面积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6%。境内河流含沙量逐渐下降,扬沙天气逐年减少,沙区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又频繁出没,生态效益明显。近年来,横山区以追赶超越为契机,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作用,既要织好山川秀美的“绿被子”,也要鼓起百姓致富的“钱袋子”,确保林业精准扶贫工作稳得住、能增收、可致富。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横山区林业局以党建为引领,成立生态扶贫办公室,派5个驻村工作队和5名第一书记进村帮扶。不仅在贫困村积极落实林业项目,支持贫困村发展,还通过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增绿增收。目前,全区人工种草保存面积120万亩,林业扶持养羊专业户180户,发展养羊专业村26个、养羊专业户1260户,全区羊子存栏数202.4万只,羊产业已成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全区93个贫困村进行绿化美化,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扶贫、退耕还林工程扶贫、生态公益岗位就业扶贫等,全区18个乡镇、办事处的生态效益补偿金都通过“一卡通”方式足额兑现到农户手中,2016年至2019年全区共聘用护林员396名。
横山发展羊产业 助群众脱贫致富
造林成果有效地促进了沙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林副产品满足了沙区群众的多种需要,并成为其创收的主要来源,山地苹果、核桃、大扁杏等品牌叫响;柠条、沙打旺、花棒、踏郎、紫穗槐等林木种子年产达420多万公斤,远销“三北”地区十几个省、区,年均销售额4000多万元;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羊后,沙区栽种的紫穗槐、花棒、踏郎、沙打旺已成为养殖业的主要饲草来源,养殖收入占到沙区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不少农民通过设施养羊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横山区坚持一条发展思路、三大发展板块、六大工作措施,抓好“一白”工程建设,做好“横山羊肉”的品牌保护与宣传,横山羊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据统计,2019年底全区羊子饲养量240.33万只,同比增长6.37%,存栏118.92万只,出栏121.41万只;生猪饲养量11.08万头,存栏4.08万头,出栏7万头;家禽饲养量129.22万羽,存栏65.22万羽,出栏64万羽;奶牛饲养量350头。肉类总产量25906.5吨,奶类总产量1300吨,禽蛋产量4250吨。生产羊绒毛1580吨,羊皮107.6万张。实现畜牧业产值16.06亿元,其中羊产业产值12.58亿元,同比增长12%。
实施宽幅梯田 培育长效机制
为彻底改变“牛耕驴拉”“靠天吃饭”的局面,使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变为三保田(保水、保土、保肥),2019年,横山区委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和宽幅梯田建设的实施意见》(横字〔2019〕26号文件),计划实施宽幅梯田20万亩,每亩投资1600元。目前173个村组机修宽幅梯田12万亩,其中贫困村29个,完成投资1.92亿元,受益农户1.2万户、5.32万人,其中贫困户1643户、5433人。整理后的土地“外高里低、纵向水平、道路相通、宜机作业”,有利于科技、机械的投入,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耕地质量与作物产量,为横山区高效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0-2022年,横山区计划在60万亩宽幅梯田上,每年经营名优杂粮20万亩、山地苹果10万亩、中药材4万亩、马铃薯10万亩、玉米10万亩、人工种草5万亩、设施农业1万亩,培育群众稳定增收长效产业。
据了解,在巩固提升2018年1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基础上,横山区新启动示范村9个,标杆村1个,每个示范村安排奖补资金300万元,标杆村安排1700万元,共安排项目105个,完成投资5994万元。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74个,新建、改造卫生厕所5957个、生活垃圾处理场4个、垃圾屋76个。农村10个“三变”改革试点村、1个土地托管试点村现已全部完成改革试点任务。
下一步,横山区将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落实“五新”战略任务,聚焦“三大目标”,按照“发展、稳定、和谐”的工作思路,抓巩固促小康,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实现剩余在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坚持防返贫与抓脱贫并重,巩固脱贫成果。不断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学习,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着力打造“学习型领导团队”,在全区倡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快由单一的资源型向多元型经济转变,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材料、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力助推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项目“支撑”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全面小康打好基础。
9月22日,安阳市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和全国、全省乡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乡村建设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永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
红墙青瓦,秀丽的山水和热情的民俗,从宛城区的乡镇里开出花来。近年来,宛城区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各项工作往细里做、往实里做、往深里做,推动乡村善治落地生根,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所有贫困户“一收入两不愁
秋日里的甜,从一颗猕猴桃开始。 泰山区省庄镇亓家滩村猕猴桃又到了采摘的好时节,猕猴桃挂满枝头,一片丰收景象。在猕猴桃果园,游客们拿着小桶尽情采摘、品尝,享受丰收乐趣的同时,还可以听潺潺流水,观巍巍泰山,享自然风光。近年来,省庄镇依托猕
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素有“上郡咽喉”之称。这里,曾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发源地,一众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红色足迹,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辉煌。血脉赓续,初心未忘,而今的革命老区,守望历史之厚重,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浪潮
来源:【渭南日报】渭南日报 记者 彭斌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连日来,在潼关县留翎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秋季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清扫村庄、美化村部,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据第一书记蒋园钢介绍,村上正在进行发展产业的一件大事——建山泉水厂。利用独特
9月9日,市委副书记李雄斌在横山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强调要对标对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指标,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高质量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区政府区长贺建湘,区委副书记殷海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鲍二伟,区
近年来,郎溪县大力实施“五大振兴工程”,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实现“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努力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平稳转型,确保实现“十四五”规划衔接打好基础。突出抓好“产业振兴工程”推进从产业扶贫到产业
来源:【湖北省乡村振兴局】近年来,襄州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扎实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统筹推进乡村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振兴,推动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有序进行,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村稳定安宁、农民
2019年,榆林市横山区紧紧围绕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求,认真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奋力推动经济社会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横山区结合区情实际,坚持真学真用、真抓实干,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横山
一条条入户便道干净整洁,一座座农家小院有如园林,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收获的季节里走进新泰市的广大乡村,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展现在眼前,村民热情洋溢的笑脸上写满了幸福。 让人民幸福生活是“国之大者”。近年来,新泰市以布局集约化、产
6月17日、18日,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台州中心组第一代表小组来黄岩区,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活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蔡康陪同调研。“柔川景区每年接待游客量大概有多少人次?亮点特色项目有哪些?”“模具小镇集聚了多少企业,年产
让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升(走进乡村看振兴)——龙安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纪实 安阳融媒记者 申昕 防返贫、强帮扶,兴产业、促就业,夯基础、补短板。2020年年底,龙安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后,区委、区政府乘势而上、接续奋斗,通
记者 王东昱/文图9月7日,驻马店市驿城区2022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暨“99公益日”活动先进单位颁奖仪式举行。驿城区西园街道办事处、驿城区水屯镇在此项目捐款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驿城区政府从慈善基金中按比例给予配捐鼓励30万元。驿城区政府三级
齐鲁网德州9月2日讯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禹城市通过流程再造和对土地等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整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眼下,德州禹城伦镇投资打造现代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即将投用。现代牧场可饲养奶牛1.7万头,奶牛粪污可以进行厌氧发酵和发电,废
溪山胜境景区西部网讯(记者 鲁鹏飞)碧绿的草坪,葱郁的树木,流水潺潺,鸟鸣啁啾,薄雾缭绕……清晨的铜川照金秀房沟宛如一幅现代版《溪山行旅图》。而谁能想到,这样一幅青山绿水的山水画卷前身却是煤矿矿区。从矿区变身旅游区,昔日的煤矿工人做旅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