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6:42:22 | 浏览:632
2018年9月29日,几张陕西省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图片,被配上了各种表达喜悦的文字,在榆林市横山区各级扶贫干部的微信朋友圈疯狂转载,持续刷屏。这场新闻发布会上,省扶贫办负责人宣读了省政府同意横山区脱贫退出的批复文件,宣布了横山区成为陕西省率先脱贫退出贫困县的四个区县之一。脱贫摘帽后,横山区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成绩斐然,在2021年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区乡村振兴局(原横山区扶贫开发办公室)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以来,横山区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转机制、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工作主线,创新建立了“双周一调度、一月一推进、年终大考核”的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机制,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方面持续用力,在横山大地上谱写出了一曲曲乡村振兴的时代赞歌。
长短结合、种养配套、多渠道增收体系让产业更“旺”
“十四五”期间,横山区规划打造旱作农业先行示范区、构建农业特色产业带、建设千万级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带三区多点”的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确立了以小杂粮、山地苹果为主的种植产业、以白绒山羊为主的养殖产业、以稻渔为主的综合种养和以壮大集体经济为主的光伏产业四大产业,形成长短结合、种养配套、多渠道增收的产业振兴体系。
一是大力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调查和整治,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杜绝了耕地他用的情况发生。
二是按照“一推二水三种四销五绿化”思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是大力发展羊子产业,目前全区羊子饲养量已达280.22万只。
四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积极申报建设乡村旅游品牌。五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83家。六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目前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追溯企业108家,有横山羊肉、横山大明绿豆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
提升素质,推广农技,多样激励手段让人才更“活”
近年来,横山区持续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农民素质和技能,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建设中大显身手,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在提升农民素质和技能方面,制定高素质农民培育方案,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库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库,入库涉及粮食、蔬菜、畜牧、农村经济等多个领域专家师资50多人,精准培育高素质农民150人,同时,给予高素质农民在税收、土地流转、市场准入、技术帮扶、市场营销、融资贷款等方面大力支持。在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了村干部报酬与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挂钩机制,举办了多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业务培训,提高了全区农技推广队伍业务能力和服务效能,夯实了农技推广基础。在支持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方面,横山区对518名2021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创业、就业见习等帮扶服务,通过职业介绍实现就业402人、就业见习44人,帮扶率86.1%,出国、升学等72人。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1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19名“三区人才”采取“1+1”的服务模式安排到58个脱贫村、10家企业挂牌开展科技服务与指导工作,科技特派员100%签订任务书。
加强德治,丰富生活,内生力和活力结合让文化更“浓”
为了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横山区紧紧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和社会正能量,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组建区委宣讲团和时代楷模、“横山好人”模范宣讲团,深入部门、镇村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互动式宣讲,累计开展宣讲100多场次,放映故事片、科教片4346场,观众达9.3万人次,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党员干部、农村落地生根。立足实际打造“一镇、一村、一社区、一校、一企、一单位”的“六个一”模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六促”活动,举办第二届“横山好人”评选活动,表彰十星级文明户、最美扶贫干部等162人,编印《新时代新楷模事迹汇编》,宣传好人事迹,激发群众向好人看齐的意识。
二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村级农民健身工程,全面规范镇村两级文化标识,升级改造镇村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施“陕西公共数字文化墙”宣传工程,开通“陕西文旅之声”公共数字文化县区平台账号,进一步完善了基层文化设施,增加了文化产品供给,丰富了基层群众生活。
三是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成立各类群众体育协会和健身站,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举办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参与度较高、较普遍的体育赛事多次。组建秦腔艺术社团,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区图书馆去年实现图书借还7.2万册,接待读者28万余人次。
绿色发展,安居乐业,整治与保护并重让生态更“美”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横山区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着力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稳步推进人局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八清一改”行动,持续改善农民生活居住环境。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整治工作实施办法,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和管护机制不断建立健全。深入开展村庄“八清一改”行动,加快推动村容村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全面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网建设和农田氮磷流失监测,邀请土肥专家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配方肥。成立农业环保工作组,开展农作物秸秆禁烧宣传工作,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调查、建立秸秆利用台账。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横山区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历史上曾饱受风沙袭扰,山区植被惨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横山区吸取历史教训,狠抓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绿水青山复现,横山大地上到处生机勃勃。
夯实基础,选育共抓,乡村治理有效让组织更“强”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和保障,横山区坚持把组织振兴作为固本之策,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一是持续夯实筑牢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印发《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常态化推进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省级标准化示范村7个,市级五星级村党组织21个,区级达标村198个。采取“四个一”工作举措,扎实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开展“星级创建、追赶超越”活动,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治理和服务能力。目前,已创建四星级以上村党支部121个、三星级79个。
二是选育共抓建强村级带头人队伍。注重从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致富能手中选拔村干部,不断优化村级班子结构,高质量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全区214个村100%实现“一肩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35岁以下590人占比31.4%,大专以上学历人员707人占比37.6.%,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以信息准确化、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推进“四挡”建设,以党性修养好、工作作风好、综合能力好、作用发挥好、服务群众好强化“四支力量”建设。目前,已为214名党支部书记、8734名党员、1174名正常离任村干部和414名村级后备力量建立了档案,并建立起“四支力量”常态化“选、育、管、用”培养机制。分级分类举办专题培训班,不断强化基层干部能力水平。
三是派强用好驻村帮扶工作力量。不断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制度建设,保证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向各类重点乡村选派驻村工作队共97支299人,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伙食、交通、通讯等补助补贴费用全部纳入区财政预算加以保障,并为196名区直机关选派驻村人员集中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安排健康体检。同时,全区提拔使用干部当中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占比不低于50%,全年表彰优秀第一书记9名,提拔驻村第一书记15名、驻村工作队员10名。
四是不断构建完善村级自治和便民服务体系。印发《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所有行政村(社区)完成村规民约、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和发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工作,17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完成,自治德治法治不断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
五是不断强化乡村社会治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法律六进”等各类宣传活动使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不断浓厚。
供稿:横山区乡村振兴局
来源:【渭南日报】渭南日报 记者 彭斌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连日来,在潼关县留翎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秋季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清扫村庄、美化村部,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据第一书记蒋园钢介绍,村上正在进行发展产业的一件大事——建山泉水厂。利用独特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今年以来,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持续抓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民生工程工作,着力加强“党建 ”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推深做实基层党建与人才、产业、环境“三大振兴”同频共振,强力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党建 人才队伍”
近年来,石西乡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在党建引领、产业提质、民生改善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出实效,全力建设大美石西。记者:石西乡位于柳林县城以西28公里处,依黄河而居,主导产业是以红枣、西甜瓜为主的种植业,属纯农业乡镇。眼
阳光讯(记者 严利君)9月8日上午,由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2年第4期网上新闻发布会”凝心聚力促发展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召开,本次发布会主要介绍近年来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乡村振兴发展情况。石柱镇马咀村距耀州区城北约14公里,毗邻国家级
2018年9月29日,几张陕西省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图片,被配上了各种表达喜悦的文字,在榆林市横山区各级扶贫干部的微信朋友圈疯狂转载,持续刷屏。这场新闻发布会上,省扶贫办负责人宣读了省政府同意横山区脱贫退出的批复文件,宣布了横山区成为陕西省率先
6月17日、18日,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台州中心组第一代表小组来黄岩区,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活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蔡康陪同调研。“柔川景区每年接待游客量大概有多少人次?亮点特色项目有哪些?”“模具小镇集聚了多少企业,年产
让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升(走进乡村看振兴)——龙安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纪实 安阳融媒记者 申昕 防返贫、强帮扶,兴产业、促就业,夯基础、补短板。2020年年底,龙安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后,区委、区政府乘势而上、接续奋斗,通
记者 王东昱/文图9月7日,驻马店市驿城区2022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暨“99公益日”活动先进单位颁奖仪式举行。驿城区西园街道办事处、驿城区水屯镇在此项目捐款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驿城区政府从慈善基金中按比例给予配捐鼓励30万元。驿城区政府三级
红墙青瓦,秀丽的山水和热情的民俗,从宛城区的乡镇里开出花来。近年来,宛城区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各项工作往细里做、往实里做、往深里做,推动乡村善治落地生根,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所有贫困户“一收入两不愁
秋日里的甜,从一颗猕猴桃开始。 泰山区省庄镇亓家滩村猕猴桃又到了采摘的好时节,猕猴桃挂满枝头,一片丰收景象。在猕猴桃果园,游客们拿着小桶尽情采摘、品尝,享受丰收乐趣的同时,还可以听潺潺流水,观巍巍泰山,享自然风光。近年来,省庄镇依托猕
齐鲁网德州9月2日讯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禹城市通过流程再造和对土地等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整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眼下,德州禹城伦镇投资打造现代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即将投用。现代牧场可饲养奶牛1.7万头,奶牛粪污可以进行厌氧发酵和发电,废
溪山胜境景区西部网讯(记者 鲁鹏飞)碧绿的草坪,葱郁的树木,流水潺潺,鸟鸣啁啾,薄雾缭绕……清晨的铜川照金秀房沟宛如一幅现代版《溪山行旅图》。而谁能想到,这样一幅青山绿水的山水画卷前身却是煤矿矿区。从矿区变身旅游区,昔日的煤矿工人做旅游,从
9月9日,市委副书记李雄斌在横山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强调要对标对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指标,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高质量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区政府区长贺建湘,区委副书记殷海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鲍二伟,区
新华社济南7月6日电(记者陈国峰)盛夏的鲁中山区雨水丰沛,一场雨过后,藏在大山深处的北崔崖村空气清新,青山如洗,村旁的遇龙河湍湍流淌,引来不少游客亲水消暑。小河沟能换回钱来?几年前,时任山东青州庙子镇北崔崖村委会主任的王海营在村民的质疑声中
【编者按】70年沧桑巨变,祖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栉风沐雨,作为安庆发城之源,发展的春风早已吹满迎江。历经70年的洗礼,始建于1949年4月的安庆市迎江区,从最初的15平方公里辖区拓展至如今的207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