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苏飞林:府谷得名与建置探源

2022-10-10 15:18:52 256

摘要: 府谷县地处晋陕蒙三省交汇处,历史久远,建置多变,城池遗址遍布,文物古迹无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历史遗产,吸引了许多骚客吟咏、学者探访,也吸引了许多官方勘查、民间贩卖。至于倒斗力士、摸金校尉(泛指盗墓者),明处暗里,从未断绝。关于府谷...

府谷县地处晋陕蒙三省交汇处,历史久远,建置多变,城池遗址遍布,文物古迹无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历史遗产,吸引了许多骚客吟咏、学者探访,也吸引了许多官方勘查、民间贩卖。至于倒斗力士、摸金校尉(泛指盗墓者),明处暗里,从未断绝。关于府谷之得名及其最早建置,持论者颇多,真相仍未明了。笔者不

揣浅陋,试探其源,并就教于方家。

其一 府谷得名探源

目前,考证府谷县名的文章不少,其主要观点有大汉“官府之谷库”[1] 北宋“府中有谷,饥民自取”[2] 及字义“住房居所、山间谷地”。[3]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府谷乃富谷的伪音伪字。[4]

持前两种观点的人,追溯汉、宋府谷历史,将目光聚集在了粮食五谷之“谷”上。其所言的“官府”,自然是泛指。持第三种观点者,深考字义,认为“山间谷地”、“藏书之处”或“住房居所”等可能是府谷县名的起源。最后一种观点的依据则是一份唐代奏章,流传较少。本文一并参考、分析,以求真相。

现有资料表明,府谷得名,在唐中后期。清代以前的建置沿革,研究者多以乾隆《府谷县志》为主要参照。为便于了解,本文列表附录。对照府谷建置沿革历史,可以看出,府谷境域主要在黄河大“几”字以南,沿河游离摆动。这片现属陕北高原、鄂尔多斯高原的地域,旧志称为河套地或者是河南地。也有史记河曲地——因为这段黄河弯曲较多。

周秦以前,府谷地属戎翟,经济产业以游牧为主。秦汉之间,分属上郡、西河,[5] 内地朝廷开疆拓边,徙戍军民垦殖。黄河沿岸及支流河谷地带,农业生产扩张,环境开始破坏。[6] 隋唐五代,府谷境在河套之南,基本是朝廷安置突厥、鲜卑的羁縻之地。[7](参见周伟洲《唐代党项》)离县境较远的黄河北岸平原及沿河谷地,农业兴旺;离河稍远,以游牧为主。宋元之间,府谷之地被夏、金、辽来回侵袭统属,地土不安,农产不稳,畜牧居多,境内多有马栅、羊市。元代地国境扩展,府谷县境由边塞转为内陆,曾有被保德州统属的历史。明代边境筑墙退缩,[8] 清代中后期开边放垦,商贸扩展,府谷致富机会增多;道光年间,人口出现大幅增加。

关于本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乾隆《府谷县志》有如下描述:“黄茅土山,高下相属”“地逼沙漠,寒早暑迟”“三月而冰未泮(消融的意思)”“九月地冻而冬无种植。”前代的记载,也多与此相似。明弘治《延安府志》言府谷“境接沙漠,势据黄河”,并引用旧志,说府谷人“勇直尚气,俭啬少文”。从旧文献记载中,很难看出府谷地境的富裕景象。可以说,府谷地境,古时多为边疆游牧之地。牛羊肥美有之,五谷丰登极少。

有些人动辄引用东汉虞诩《议复三郡书》,[9] 来证明汉代西河、富昌等地的繁庶,[10] 认为府谷既属其地,理应共同富裕。殊不知,古代的西河、富昌也不一定真正富庶,更不要说其广大境域中的府谷地面了。考其原文,出自《后汉书·列传·西羌传》,是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尚书仆射虞诩建议收复原安定、北地、上郡等三郡的奏章。[11] 节录如下:“《禹贡》雍州之域,[12] 厥田惟上(田地是属于上等)。且沃野千里,谷稼殷积,又有龟兹盐池,以为民利。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北阻山河,乘厄据险。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故孝武皇帝及光武筑朔方,开西河,置上郡,皆为此也。”从上面引文可以看出,东汉虞诩所言富庶之地,是上古《尚书·禹贡》所言的雍州之地,而且饶足的军粮产地分布在有河槽、有水渠的地方。因为向往上古时代的良田美景,汉武帝、光武帝才派兵北上,开边筑城的。虞诩上书在129年,距东汉建立已过百年,“三郡未复,园陵单外。”即安定、北地、上郡等三郡早成了匈奴的领地,汉家陵园也落入敌国之手。所以,虞诩才建议“宜开圣德,考行所长”,收复三郡。可见,虞诩所言的美景,年代久远,想象的成分比较多。即使真有其地,也是指靠近河、渠的地方。西汉时期,府谷县境虽属西河、富昌,可不一定是其主体部分,更不一定是物产富足的那部分。府谷得名与五谷丰登有点挂不上钩。府谷之谷,并非五谷之谷。

秦汉以至隋唐,世人所言物产丰饶、人民富足之地,其实还在黄河河套以北。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 卷五》言,汉唐时代,黄河河套以北的“云中、单于府地区,为塞北漠南最肥沃地区,北方少数民族渡碛(库布齐沙漠?)南徙者常以此为中心根据地。” 黄河以北沿河地区,历代都有驻兵设防,也间接说明了其自然环境的优越和地理位置的重要。


府谷之得名,应该从其客观的地理环境与真实的人文历史中找依据。相对其它观点而言,笔者更倾向于 “山间谷地”“住房居所”的考证结论。而且,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个住房居所与军营官衙之“府”有关,而且关系密切。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宰相李德裕(787年—850年)在奏章《条疏边上事宜状》中说:“访闻麟、胜两州, 中间地名富谷,人至殷繁,盖藏甚实。”(《李卫公文集·卷十四》)查阅唐代史志,仅河北有富谷馆。河套以内,并无富谷地名。[13]李德裕所言富谷,大概是当时人们对汉隋时代的富昌县及隋唐时代胜州之连谷县的合称,如同现在人们习惯将神木、府谷合称神府,将陕西、甘肃合称陕甘一样。折武彦、魏二保在《府谷设镇建置考》中,将李德裕本奏章时间定位于811年,沿袭李德裕奏章提法,认为“812年前府谷还没有设镇,地名叫富谷。”其时间推断误差较大,考证结论很难成立。严耕望主编《唐代交通图考》,受李德裕奏章影响,在麟州、胜州之间插入了富谷县。而且,他以孤山川为湳水,[14] 认为富谷在孤山川流域,得出了汉隋之富昌、唐之富谷、宋之丰州都在罗泊川掌地的结论。[15] 他进而猜测,唐末出现的府谷镇,是富谷的“伪音伪字”。岂知湳水是今黄甫川上游,罗泊川是今清水川上游?其实,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就有府谷镇之名,详见《唐故河东郡卫府君墓志铭并序》。两相对比,府谷与富谷出现的时间恰恰与他的猜测相反,是先有府谷,后有富谷。府谷是富谷 “伪音伪字”的说法也就难以服众。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堪称国史权威著作,其中,无论秦汉唐宋地图,都没有在河套地境标记富谷这个地名,说明河套境内麟、胜之间有富谷的说法没有更多的历史依据。

关于胜州,最早设置于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当时领有榆林、富昌、金河三县。大业五年(609年),改胜州为榆林郡,仍领上述三县。唐贞观三年(629年),平定北方梁师都后,重置胜州。唐代初期的胜州,下属榆林、河滨、连谷、银城四县。[16] 开元十二年(724年),张说击败突厥后,为了安置归附的党项族群,请示朝廷,将胜州的连谷、银城两个县割出来,新设置麟州。胜州属县自然减少为榆林、河滨二县。

因为历代地名多有变更,旧志所载府谷地境归属自然不同。如前所述,不同历史阶段,府谷分属上郡、西河、富昌、稒阳、河滨等郡县,但其大体方位却是可以界定的。银城、连谷、河滨、榆林基本呈西南到东北排列,府谷既然有分属四县的历史,地境多在四县分布线东南,当然,也有越过分布线向北大幅扩展的历史。清代乾隆年间,府谷进士苏遇龙诗句中有“武功中部播迁年,廿代河滨一脉延”;在其个人题字落款中,有“关中稒阳德水愚者苏遇龙”字样(苏遇龙字德水)。这种做法,是对古代府谷曾经归属河滨县、稒阳县记忆的延续和思想上的认可。现在,有人一改西汉府谷属富昌县地的说法,直言西汉府谷境内设立过富昌县,这种说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汉唐时代的府谷,很长时间都是现今陕西神木到内蒙古准旗一带的属地;地境东临黄河,位置较现在略北,最北可能靠近过黄河大几字东北角。

连谷,本义就是群山连绵、河谷众多的反映。府谷地处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连接带,临近靠黄河干道,境内有黄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等黄河支流,加上现在县南神木县的窟野河、葛富川及县北准格尔旗的大沟、大南沟、柳林沟等黄河支流,致使地表冲蚀严重,境内峡谷绵延,沟壑综横,最有名气的当属晋陕大峡谷。府谷村庄地名多带梁、峁、沟、岔及坡、窪等,本地人所说的沟,其实就是谷。山多沟深、河长谷宽的地形地貌应该有很长的历史了,黄河干道及支流旁有很多的高岸与谷地,依然引人注目。唐代以前,府谷就是连谷、银城等县属地。进入唐代,府谷地傍黄河谷地,名含河谷之谷,也就不足为奇了。

元代《文献通考》说府谷“县从镇名”,清代《陕西志辑要》说“因境有府谷,故名”,等等,已经猜测到府谷县名有山谷的含义,可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府谷得名问题。府谷之谷,应该是地形地貌的反映。

秦汉唐等朝代,都在府谷周边,特别是府谷东北沿河一带,设置过郡县府州等军事、行政单位,如秦代设上郡、云中郡、九原郡,汉代设西河郡、五原郡,郡皆有府。唐朝设丰州都督府、单于都督府、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胜州都督府、永安都督府等,府随官名。纵观府谷地境,历代有这么多的军营、官衙,故城相藉,新城叠起,前后因袭,传承千年。惟其有“府”字的县名,才足以反映其悠久的历史与重要的地位。当然,府谷之府,最初可能是专指某一军府、官府,有待进一步考证。

地处山河谷地,新旧官府林立,山河谷多,地方府多,其实已成众府之谷。这才是府谷县名的含义和来历。

其二 府谷建置探源

李德裕身为宰相,上书奏章颇多。至于边防镇治,往往涉及河套区域,是研究府谷地理历史的很重要的资料。笔者在翻阅《李卫公文集》时,惊喜地发现了居然有对府谷的记录。在《文集·卷十六》的《请先降使至党项屯集处状》中,他写到:“……缘党项自麟、府、鄜、坊,至于太原,徧居河曲,种落实蕃。”[17] 笔者认为,这里与“麟、鄜、坊”三字并列的“府”字,就是府州。麟、府、鄜、坊,分居陕北上下,渡河远通太原,这个“府”字,除了府谷或府州,很难有别的解释。这篇奏章的落款时间是会昌六年(846年)正月十一日。如此看来,前文《卫府君墓志铭并序》所记太和二年(828年)即有府谷镇,并非唐中后期有府谷之孤证;进而推判,府谷《折嗣伦碑》“自武德中,诏为府谷镇遏使”的记载虽不能完全肯定,[18] 府谷最早建镇于后唐天祐七年(910年)的说法,则需要重新审视和修订。唐天佑七年府谷建镇,只是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失控,豪强迭起,擅自封建的表现之一,是府谷镇的重置。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本文开头的说法:唐代府谷为少数民族羁縻地,因为其“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造成了地方有其实,而中央无其名,即中央政府没有备案。《新五代史·四夷·党项》:“唐德宗时(779年——805年在位),党项诸部相率内附,……部有大姓而无君长,不相统一,散处邠宁、鄜延、灵武、河西,东至麟、府之间。”唐代的羁縻府州与现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相似之处,但管理松散。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查天宝十二年(753年)户籍,松州都督府领州一百零四,有户口的仅有二十五州。其它如胜州都督府多有相似之处。自唐至宋,府谷折氏能袭领府州三百余年,就是比较典型的案例(参见折武彦、高建国《府州折家将历史文化研究论文集》)。不然,堂堂宰相李德裕,也不会在会昌二年(842年)还不知道有府谷,到了四年之后的会昌六年(846年),突然就提到了府州。

简言之,府谷地名的起源,最初可能与境内某一或某些官府、军府靠近黄河谷地有关。府谷,就是设立过无数官衙、军府的山河谷地或河谷地带。

府谷在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之前即已置镇,其最早建置可能为安置突厥、党项等族的羁縻州。府谷很长时间不见于唐朝正史,是因为地方有其实,而国家无其名。

(作于2020年4月25日)

注释:


[1] 参见谭玉山《府谷:官府谷库——府谷地名的由来》

[2] 参见张玉玺《明君之都府谷述考》

[3] 参见石治宽《府谷之“谷”个见》、姬宝顺《府谷县名管见》

[4] 参见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卷五》

[5] 上郡:秦汉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

西河郡:战国魏置,辖境相当今陕西黄河西岸地区。西汉元朔四年(前125)置,治所在平定县(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境)。一说治所在富昌县,辖境相当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山西吕梁山、芦芽山以西,石楼以北及陕西宜川以北黄河沿岸地带。置废多有反复。

[6] 参见杜林渊《从考古资料看战国秦汉时期的陕北地区及经济开发》、艾冲《唐代“河曲”地域农牧经济活动影响环境的力度及原因探索》

[7] 羁縻(jī mí):羁,马络头;縻,牛靷。引申为笼络控制,是秦、汉、唐朝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得一种统治管理政策。唐初,受西南吐蕃侵扰,西北许多党项部落内附于唐,唐朝在这些党项诸部聚居地设立了一系列的羁縻府州。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

[8] 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延绥巡抚余子俊奏准朝廷修筑边墙,府谷县境南缩。参见《明史·余子俊传》。

[9] 虞诩(?—137年):东汉名臣。

[10] 富昌: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府谷县北、黄甫川东岸古城。属西河郡。东汉初废。隋开皇十年(590年)复置,属胜州,大业初属榆林郡。后废。

[11] 安定:西汉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水泉寺村。东汉废。东晋复置,为安定郡治。

北地:秦汉北地郡,秦时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西汉移马岭(今庆阳西北),东汉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12] 《禹贡》:古籍《尚书》内容之一。雍州:《禹贡》上古九州之一。位于今陕西、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宁夏等部分。多指陕西关中到陕北一带。

[13] 胜州——隋分云州所置,治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五代废。西夏曾置。

富谷馆:馆驿名。辽置,在今河北平泉县北五十家子附近。一说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甸子乡黑城村古城。元改为富峪站。

[14] 湳水:即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境之纳林川、黄甫川。

[15] 丰州北宋嘉祐七年(1062)置,治所在萝泊川(今陕西府谷县清水川上游)。辖境相当今陕西府谷县地。金废。

[16] 银城:后魏文帝置石城于圁阳地,废帝改为银城。隋、唐仍为银城县,先后属胜州、雕阴郡,唐天宝元年改属麟州。

连谷:隋置连谷戍,大业十三年(617)废。唐贞观八年(634)于废连谷戍城置连谷县,属胜州。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北七十里黄羊城。开元十二年(724)改属麟州。北宋政和四年(1114)省入新秦县。

河滨 榆林:《旧唐书》记载,“贞观三年(629),置云州于河滨,因置河滨县。贞观八年,以隋连谷戍置连谷县。” 据今人考证,唐代河滨古城位于内蒙古准格尔旗二十连城乡天顺圪粱村西的坡上。

榆林:隋唐榆林郡治榆林县,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榆林郡,隋唐时即胜州。五代后废。

[17] 鄜:隋上郡,唐初改为鄜州,后曾一度改称洛交郡。治洛交(今陕西富县)。下辖洛交、洛川、三川、直罗、甘泉等县。辖境约当今陕西富县并洛川、甘泉大部分地区。

坊州:隋上郡之内部县。武德二年,高祖分鄜州置坊州,以马坊为名,天宝元年改为中部郡,乾元元年复为坊州。治中部(今陕西黄陵)。下辖鄜城、中部、宜君、升平4县。辖区约当今陕西黄陵、宜君两县地。

[18] 《折嗣伦碑》,见《金石萃编》。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