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家的院子文/杨玉林人老了,容易想家,特别容易想自己的老家。老家在哪里?老家是一个人血脉传承、精神寄托、魂牵梦绕、终生难忘的地方。我当兵后迁居了四个地方,搬过四次家,转业和退休后又先后搬了两次家。这些居住时间不算太短的地方,总不如老家那样印...
老家的院子
文/杨玉林
人老了,容易想家,特别容易想自己的老家。老家在哪里?老家是一个人血脉传承、精神寄托、魂牵梦绕、终生难忘的地方。
我当兵后迁居了四个地方,搬过四次家,转业和退休后又先后搬了两次家。这些居住时间不算太短的地方,总不如老家那样印象深刻。虽然住房一换再换,然而无论居住条件怎么改善,似乎都找不回当年在老家的那种味道。现在退休了,一有机会,总想回老家的院子里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重温小时候的酸甜苦辣和与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我知道,那是我生命的来处,是我的情思最密实、最浓重的地方。
在我的记忆里,我家曾住过两个院子,幼小的时候住在上院,有三孔土窑洞,爷爷奶奶住西窑,三爹一家住中间窑,我家住东窑,窑里套有耳窑。院里有一处石磨,院南边有一棵枣树。在这个院子里度过了我的幼年时光。我家的第二个院子就在上院的东边,叫下院,比上院低两米左右,共有六孔土窑洞,三孔住人,三孔放东西和养牲口。这个院子里度过了我的少年时光,我在睡梦里曾千百次地到这个院子里寻觅往事和追寻父母操劳的身影。
每想到这两个院子,我就想起了在父母身边一大家子起早贪黑,寻柴打炭,烧火做饭,喂鸡喂狗,喂猪喂羊,洗衣担水,缝新补烂,铡草扫院,掏粪垫圈,滚碾推磨等繁杂琐碎家务劳动的场景,甚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稀粥和说笑的声音还犹在耳旁回响。特别是和我年龄差不了几岁的外甥们来了后,这里更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沸腾的小院几乎容不下那么多的打闹声、欢笑声。
我记得,每年秋季,上院的一棵和渠里的两棵枣树都挂满了红枣,一放学回到家赶紧上树吃上几把,既香甜又充饥,满满的知足和幸福。
我当兵第四年探家时,院子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下院窑洞都被青砖包了门面,很气派,很像大户人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在这风光的背后是大哥亲自挖窑、亲自倒坯、亲自烧制、不知付出多少辛劳、多少汗水的结果。
就在这个院子里,我利用在装甲兵指挥学院上学放寒假的机会,于一九八五年农历腊月二十二举行了一个既简单又隆重的婚礼。结婚那几天,是我家那小院来往人最多、最热闹的日子,亲戚和乡亲们都像自家办喜事一样,个个面带笑容,为我送上发自内心的真诚祝福。
我经常想起老家,想起母亲经营了近五十多年的这两处院落。老家院子虽然破旧,生活虽然有艰难困苦、酸楚忧愁,但更多的是甜蜜、幸福、温暖和温馨。一家人勤劳上进,对未来美好生活有着无限的憧憬,至今难以忘怀。每当想起小时候的往事,就会想起已过世的母亲,母亲离开我已经二十八个年头了,我也年过花甲,但仍然像小孩一样想娘、想家。
人不能长生,生老病死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谁也没办法改变。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想家的时候,只能努力去追忆逝去的岁月,在回忆中多少能够得到些精神慰藉,让沉郁的心情变得轻松些开朗些。老家,是我永远的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与父母在一起度过幼年、少年的地方,是我灵魂深处的天堂。
(二〇二二年国庆假期写于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