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比肩大省的府谷镜翁/文在全中国,任何一个县域地方的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都不能与府谷县相比,甚至大部分省级建置地域也很难与府谷一县相匹敌。府谷地处黄河文明主要区域,地域交通是四方交汇之地。历史上曾用名称之多,全国少见。政权隶属关...
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比肩大省的府谷
镜翁/文
在全中国,任何一个县域地方的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都不能与府谷县相比,甚至大部分省级建置地域也很难与府谷一县相匹敌。
府谷地处黄河文明主要区域,地域交通是四方交汇之地。历史上曾用名称之多,全国少见。政权隶属关系屡经变更,部分时段军政分治。也就是军事与行政分为两头管辖。对府谷历史文化伤害极大。
府谷历史、县级以上的名称就换了十来个,哪一个名称背后都有辉煌的历史经历,也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更是留下了无尽的旅游资源。
因为府谷县归属榆林的时间太短。所以,部分榆林文化人就直接说府谷没有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榆林史志中基本对府谷没有什么记载。
陕西史志亦是如此;因为从后唐五代起始,宋、元、明、清初,府谷归属河东(太原)或单列一千多年。而山西史志又无前承,所以记载也较少。神木有部分时段也是如此。
恰好这一千多年,是中国史志发展的黄金时段,也是府谷的鼎盛时期,因隶属关系变更而漏记的太多。
榆林能看到的资料,只有清末、民国横山人曹颖僧先生著、中国边疆学会版《延绥揽胜/陕北风俗各论》109页中记载:“有清乾道之际,府谷文化水准(黄土文化版无逗号),居陕北第一”。
文中肯定了榆林各县历史文化、府谷为最的论述。其中“有清乾道之际”,大概是指清初至乾隆年,府谷设道台衙门期间;也可能指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如果是后者,此时的府谷已经走向低谷。仍然“府谷文化水准,居陕北第一”。那就更不简单了。不知笔者的理解是否正确。
其实府谷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在全中国除秦、晋、豫而外,任何一个大省、市,都难以与府谷一县相匹敌,包括京、沪。
当今府谷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完全没有能够引起陕西省或榆林市政府的些许重视,当然也就与开发无关了,甚至连基本宣传都没有。
所述黄河是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华夏人文繁衍生息之源,也只是指中游区。府谷又在黄河中游区的龙头位置,史前文明俯首即是,“寨山遗址考古”也只是其中之一。
府谷在春秋、战国时期归属秦国。统一六国以后及汉朝时,黄河两岸同为西河郡,属封藩代国三郡之中部。所以,代国国都称中都,就在府谷。唐设红州、银城县,包括原西河郡大部分区域。
五代乱世,府谷曾称涌宁,先后归属后唐、后周。宋,元、明三朝,国家政权设路、州、府、县四级。府谷称府州,为政权第二级,在省与地级之间。辖今山西,内蒙数县,归属河东路(太原)。
宋徽宗政和五年赐设荣河郡,朝廷直辖,与路(省)同级。清朝初期还临时设“道台衙门”,巡察数省地域。
在外游荡了一千多年的辉煌游子,府谷算衣锦还乡,重回大秦地方已经是清朝的事情了。清初继明,政权设四级建置有州治的时候,府州回到陕西,也许因为初回归而降治为河滨县,归属葭州。
雍正朝撤销路、州两级,合并改为省。与府、县,改为三级政权。有些地方历史上曾是州治的,县治也称州。但此时的“州”,行政是县级建置,由“府”管辖。这时才以府谷县名及建置归属了榆林府。府谷归属榆林是雍正朝以后的事情。
民国初期,府谷曾又归属了绥远省,是绥远省先行在府谷成立县政府,行使国家权力。一县两政府运行十来年后,经绥、陕划界,府谷才再次完全回归陕西至今。
解放初期,府谷新县城虽然被日寇“三光”,没有了一间老房子,但依然有唐僧肉一样的价值。府谷县,又因为经过了两次解放,在国民党短暂重新执政期间,南黄河边被神木县配备了永兴、马真、合河(并入马镇)三乡干部。北黄河边又被内蒙准格尔旗配备了马栅、榆树湾(合并为马栅)两乡领导,府谷县又减去了五个乡。后来这五乡一直没有回归。府谷一度曾降级为“镇”,被并入神木县。
根据民国年间人口统计,府谷是陕北(延绥)二十一县人口第四位。
今天神木县的马镇,隶属府谷时叫“马真”,马真曾经是汉朝代国都城、中都。汉文帝刘恒成长在中都,以代王身份从中都出发,直接进入长安,入主未央宫,当上了汉室江山的第三正位皇帝。
汉景帝刘启出生、成长都在中都。少时封“代王”,后又立为太子,也是从中都进入长安当了皇帝。中都设立总时长只有四十二年。
如果你研究文景之治时,很快就会发现文景二帝仍然有府谷人的特质与影子。
府谷是历史上秦始皇封禅德水处、多位明君皇帝成长出生处,封藩国都城、《易数》推衍处;唐朝初年,铁铸巨塔时,就突破了铸造件无限大的冶铸技术处;有唐初昊天宫建筑群;有北宋火箭制造、试验之处;是天赐变异药果海红子的诞生地。有如此密集文化资源的这个地方,如今就叫“府谷县”。
古人为府谷文化、旅游资源留下了无尽宝藏,今天只需宣讲、开拓与运用,便可高傲地坐上旅游资源大区域正堂宝座。
诸如史前文明遗址遍地都是。不同时期在同一个地方重复建筑了十二座城池遗址。胡桥沟史前歃血会盟祭祀塔林遗址。大规模的成片砖砌立穴墓。黄河冰冻分界线、北纬负四十度大河不冻之迷。曾经为省级建置、大宋朝徽宗御赐、朝廷直辖“荣河郡”。十代忠勇、自建统军门第“折家军”。明永乐年建成、有全国御疏琉璃博物馆之称的府州文庙。天下奇观、府谷悬空妙境。有中国明朝国家海军统帅,守卫京畿门户、渤海口,保障朝廷安全的登州卫总兵张国材,调遣到府谷后六代统兵修筑长城的“张家军”。国之大关、山海关,居庸关总兵,世代为国家柱石、明亡时宁死不屈、三英杰共同赴死,气壮山河。有明末文天祥之称的“尤家将”。撼动明王朝根基的第一代闯王,王嘉胤起义,建立政权的石城与聚义厅遗址。府州唐、宋古城;唐、宋年就建有的“荣河书院”等等,数都数不过来的诸多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不能尽述。
府谷连真武庙神像都与全国不同,供奉“崇祯皇帝朱由检”。府谷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只写题目用万言都难以记全。
近年显现府谷人之睿智,百余船工悄无声息,无一伤亡巧送刘志丹将军、红二十八军夜渡黄河东征的战例与遗址。日寇实施“三、二惨案、“三光”了的府谷新县城遗址。陕北红军与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遗址等。
为征所言不谬,本文随意列举其中六个部分做一粗浅介绍。试问:有几个大省可比?
一、秦始皇封禅德水与改纪元遗址
始皇帝统一六国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宣示“秦始皇帝德”。“封禅名河为‘德水’”。比封禅德水更大、更深入人心的是在府谷颁布更改纪元。这是同时发生的两件历史大事。
特别是在府谷更改了的夏历“纪元”(农历),一直使用到今天。史圣司马迁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记录在案。
古以皇帝之身分赐给或命名就是“封”。由皇帝主持实施的祭祀就是“禅”。秦始皇在“秦水之源”封禅黄河为“德水”,依据充分,遗址清晰完整。
不只是封禅台四周有莲花缠山、莲花辿(颤),阴阳分明的太极天图、龙湾等大量自然美景,还留存有浩若繁星的历史遗迹:单此一处就有“封禅台”,“始皇宫”,以及明代建造、长城线上少见的圆形观景台;府谷雍正、乾隆县志均记载其美名为堪比美玉的“竺琭台”,恰好就是观望太极天图的最佳位置等遗迹。
《史记》对秦始皇封禅黄河主要有两段记载。分别是:《秦始皇本记第六》,封禅“秦源德水”有如下记载: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封禅书第六》再对封禅“德水”,更有如下记载:
“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於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鸟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於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
《史记/封禅书》,记载的都是封禅大事。府谷历朝县志都又记载为“秦源德水”,并与《史记》关联。封禅之地就是太极天图、龙湾,因为那里就是“秦水之源”。现仍然有封禅台、备礼行宫等诸多遗址。
秦始皇在封禅德水的同时,为了这一大事让大秦朝全国百姓深入人心,同时还在此处颁布更改了夏历纪元;这比封禅德水意义更加重要,也就是确定了我们今天所使用之农历的准确时间。
“封禅德水”,举行大典的时间记载也非常准确,就是秦始皇二十六年正月初六。当年虽然是十月,因“改元”而变成了岁首。
“朔”日是夏朝历推定的天、海自然节点之月初,年之四季轮回,人力不能改动,只可改月份。纪之“符”六。大典之日便是新纪元的正月初六。于两千多年以前,能将时间记录到如此精确,天下绝无二致。
至于“秦源德水”,府谷县所有县志均有记载,也就无需逐一注明了。封禅“德水”共有四项内容:
第一项:“封禅”名河之“秦源”为“德水”,将大河命名为“德水”。
第二项:“封更”新纪元,从“封禅德水”之日起,后退十个月,“封更当年十月为新纪元”朔日改元为年首、正月初一。
第三项:封谥大禹王为“灵源神佑宏济王”,为统领德、江、淮、济四渎之神。
第四项:封谥冯夷为“德水”河伯(黄河河神)。
它比“封禅泰山”的规格要高出一大截,而且于府谷更改纪元(农历),从秦始皇起,一直使用到今天。凭此一项,足可以重编《中国历史纪年表》,因为纪年表漏记了十个月。
二、府谷县的两处明君之都遗址
因为汉文帝成长在府谷,汉景帝出生、成长都在府谷。西汉代国三郡:西河、太原、上郡,都城中都、虽然在今天神木县马镇。但文化体系应该还是属于府谷。
马真目前还有代王府、太子殿、云州寨演兵场、代王窑等多处遗址,山西临近也有与代国多处相关遗址与留传。
如果说在一个从来都不是京城,而且是一个小县地域内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能走出四位皇帝,那概率就很低了。
如今的府谷县,在汉、宋两朝,就走出了四位大明君,个个都是好皇帝,处处代表着府谷人特有地智慧。
他们分别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匡)义。
大宋朝赵匡胤、赵匡义出生与成长遗址、相关故事更是数不胜数,但也要承认,宋太祖出生地目前还是有一些争议,但这些争议均可以排除。
但府谷县域淳朴、睿智的民风,历史证明是能够造就明君的。
有证据为:汉朝的汉文帝,算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守成皇帝。而宋太祖更是最成功的开国皇帝。
这两位明君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没有杀戮功臣。使所有功臣都得到了善终,而且多次任用。这就是府谷人的特质,绝非巧合;这也就是“府谷人”的特有智慧。
汉文帝只是请教了一个问题,大功臣、右丞相周勃就交出了兵权以及所有权利。通过数年学习以后,还能再次拜相。
宋太祖只是说了一句醉话,便使所有功臣都自动交出了兵权,国家一旦有事时,这些将领仍然能够被坚执锐。
所以,从府谷县走出来的皇帝也都是盛世明君。府谷也就自然成了“明君之都”。
三、易学是中华文化之主魂
府谷至通观是易学三大圣地之一
《易数》、是《易经》、《周易》、《易数》三易中之一易,《易数》叠卦在唐朝就诞生于府谷。每成卦中合有三卦九爻、满足了占卜所需天、地、人的三相关联,其哲理更为清晰。
俗称三才卦的五百一十二总卦之《易数》。唐朝时就诞生在府谷木瓜园堡(红州)。这部圣卷完全是一部专门为占卜吉凶而由吕洞宾祖师推衍的专著,哲学理论贯穿始终。
《易经》之代表著作《连山》与《归藏》,只剩了书名,其完整内容目前在失传中,只企望能够出土再现。但有部分要义也有留传,特别是古籍中预测天气,指导农耕经典,可惜目前不能找到完整全篇。
《周易》原本传世非常完整,但被历史上某些人断章取义、任意抽裁,主要留传的也只有不足原著百分之一的六十四卦,目前只剩了精深,而缺少了博大。
《易数》虽然未见普世刊印,于至通观留传千年。其五百一十二卦卦辞却保存的相当完整。更有历代道士精研卦谶,今日更是光芒万丈。
《易数》推衍与传承清晰,遗址更是非常丰富完整。今日推衍之地“至通观”香火一千多年来都非常旺盛。
府谷县木瓜镇,河南汤阴羑里城,甘肃天水秦都区,就分别构成了道教易学、易理三大圣地。而府谷县《易数》圣地的著作与遗迹却更为完整清晰,历史遗迹因为年代最近,完整度超过了另外两处。
至通观还有另一神奇之处:与《易数》同时传世的还有《珍方》。
信士有疾病时在世界各地庙宇里讨药,只能是香灰面即为神药,因赋予神力而可治百病。而至通观之患者医病讨药时,讨出的医病签是“药方”,要到中药铺去抓药,并有明确的炮制方法。这在全世界也是唯一。
千百年来,求医者所述病症与药方所治疗药性与中医著作药性完全一致,永远不会有差错,不由你不信其神奇。
四、府谷昊天宫与万佛金塔
真正的唐代建筑在全国也所剩无几,府谷吴天宫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唐朝早期完整作品。
大唐初年,府谷治为银城县。因为唐太宗李世民连续不断做噩梦,不只是秦琼与尉迟恭站在唐太宗寝宫门口为其守夜辟邪而成为了门神,更是在府谷县为了镇邪还修建、铸造了“昊天宫与万佛金塔”。
昊天宫使我们今天还能准确地知道唐朝当年的兵役制度与规模,也能看懂盛唐时期之治国理论。据传说还与武则天的前世有关。其铸造技术还成就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铁骥,可以随军铸造万斤攻城大炮。
铸造万佛金塔时创造的“小坩锅循环冶铁技术,其历史意义比铁塔更重要。在唐朝初年,全靠人工就解决了单体铸铁件无限大的制程工艺,且成本低廉。此技术还一直使用到今天,遗迹更是完整清晰。
就说昊天宫的庙宇结构;建筑物为纯砖砌收涩攒顶建成。但看庙宇就是在讲说唐朝政治体制,真正体现了盛唐时期的统治理论。
其主殿底部为正方形,象、四面平安;砌有一定高度以后改切八角,象、八方稳定。也就是大唐天下要四平八稳,昊天宫也是四平八稳成语的源发地。
切角再砌一定高度并向内收,上面砌筑使用了两千四百八十页靴头砖收顶。因为唐朝军队为在册军人制,战为兵而平为民。靴头(战靴)砖象征大唐武装,也正好是唐朝当年军驿数。
八部军政(八面砖)合力而又一砖盖顶,象、一统天下。砖悬莲花,象、皇权天授,皇帝至上。现存庙山门匾“昊天宫”三字为李世民手书。意在府谷建筑此庙祭祀北斗七星,以安道教。
庙内神位设天权、天枢、天璇、天玑、玉阳、瑶光、北斗七星星座,演化为人身化塑像,正中供奉天枢星,帝星之像。
万佛金塔更是奇异,取像为八面十三层,材料要选用头等镔铁铸造。塔高三丈六尺,底座合围(周长)二丈四尺,每一面敬铸佛像二百零九身,全塔总铸佛像一千六百七十二身。取佛经大乘数乘六要供佛超过一万尊。
唐太宗皇封“万佛金塔”礼佛,以安佛教。
普见的中国名胜词典有这样的记载:“塔形如锥,尖立金戈,永无锈迹,塔色乌黑发亮,光彩耀日,忽明忽暗,若星光闪烁,置孤山南屏山”。此段记述与大清《中国文物志》原文一致。
府谷历朝县志均有基本相同地记载,民国《府谷县志》记述增写为:“每逢天朗气清,则光芒四射”。
五、杨六郎在府谷制造试验火箭遗址
军争能力造就了国家边界,兵器便是军争之本。兵器的先进度决定国家强盛之称衡。世界由冷兵器发展到热兵器。那个分界线就在府谷。分界点就是“杨六郎试箭石”。
大半个中国北方流传着一句俗话:“杨六郎脚踏雁门关,一箭射在大青山”。秦、晋、蒙地区还有一句形容吝啬鬼的话:“杨六郎的箭,干摇不动殚”。这两句俗语所指,同是府谷制造的这支箭、“火箭”。
历史进入大宋朝时,因早年石敬瑭向契丹献让燕云十六州而埋下了祸根。后来围绕燕云十六州的争夺,一直战事不断,几经反复更易。
到了大宋真宗朝,六郎杨延昭也是为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收复燕云十六州须时刻备战。
其在府谷制造“火箭”的事例真实可靠。府谷历朝县志均有“试箭石”的记载。清末曹颖僧先生著《延绥揽胜》一书也明确记载了这个试验“火箭”时留下的大矢痕。另外还有制造火箭碾压火药时留下的“石转槽”遗址与器具。
“试箭石”遗迹最明显的是,矢痕外口边缘有高速初接触而崩裂碎片的痕迹。如果是用锤錾凿成是不会留有这种形状痕迹的,而且自然形成的独特性是人工制作不能达到其效果的。
而矢痕里面的岩石质量也有明显变化。因为经过震动发热以后,岩石原有的材质分子结构遭到了破坏。矢痕周边岩石原子密度降低了很多。
也就是说,矢痕内孔面的石质发生了变化,稣松了许多,远没有原岩石那么坚硬了,这一点是人工无法制作的。
“火箭”用于实战: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辽国再次南侵。驻守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的重任,自然又落在了杨延昭(六郎)的肩上。
杨六郎:人们只知道其威镇三关,叱咤风云。殊不知杨六郎从小就是一位特别有心之人,也存有府谷人的睿智特质。更是一位伟大的创造家、发明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杨六郎年青时就积极地做好与辽国作战和收复失地的战略准备。此时的杨家,已非杨继业的时代相比,成了大宋朝立国地中坚力量。宋真宗为了褒奖杨家的功绩,还在御街前敕建了“天波府”。平常统兵,也有数万之众。一旦出征,决可以动用举国之力。
杨延昭更注重“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战略战术的发展运用。武器的发明创造,就成了优先选择。
杨延昭还在幼年时,大宋基业初创,需要连年征战。因为父母亲都一直在打仗,他基本住在相对安定的姥姥家、佘赛花的娘家。在府谷县石塘关长大。
还因为杨六郎对府谷的地理人文又相当熟知,就在府州今孤山,建立了兵器制造基地,现在仍然有炉场塔,打船沟等遗址。
杨六郎在孤山境内圪洞道官道两侧制造常规兵器、舟船的同时,又在木瓜开发更为先进、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尖端武器;这个尖端武器就是“火箭”。
杨六郎铸锻好常规兵器,打造好战船与运输船,又制造好尖端武器、“火箭”。也就完全做好了战争和收复失地的所有准备。要一举收回大宋朝失去的燕云十六州、即阴山以南的河朔之地。
大致就是在两军阵前约定宋军元帅杨延昭与辽军主帅韩延徽决战,胜负都让地一马或一箭。
决战前两日,双方只是打了一个平手。第三天:杨、韩双方元帅来到阵前,互相没打招呼,就已经是两马相交。
杨六郎一看,韩延徽的马鞍桥上没有了平日里的虎头大刀,寻思间两马间距离就已经很接近了。
韩延徽迅速从腰间鞘内拨出弯刀,在杨六郎眼前一晃。原来这一个刀鞘内藏的弯刀,竟是两把。韩延徽抽刀出鞘,双手各执一把,直接就向杨延昭近身攻击。
杨延昭措手不及,但毕竟年青,虽然显得有些慌张,也急忙用长枪招架,还是平安地避开了第一个回合。
从出手来看,韩延徽本想一招就要致胜,目的就是要刺杀杨延昭。
杨六郎真没想到,当他回过身来的第二个照面,韩延徽的战马已经是近身博击位置。韩延徽用右手弯刀档开长枪,左手弯刀直接就向六朗的马头削了过来。杨延昭赶忙拨转马头,带马跳出圈子。
因长枪一时调不过头来,急忙间又拨出腰间宝剑应对。毕竟长枪不是单手使用的兵器,特别是处在近身的时候就很危险。眼看将要败下阵来。因为对手不会给他留有再来一个回合的机会。因为一旦拉开距离,长枪就会显出优势。
韩、杨二元帅此时形成了一个马头碰马尾的阵势。韩延徽正处在杨延昭背后。心中正自得意,摚镫离鞍飞身向前。挺刀就直取杨延昭后心,杨延昭真是命悬一线。
统帅萧太后此时不只看到了首场取胜的希望,甚至眼看着杨延昭就要命丧疆场,比韩延徽更加得意。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因为杨延昭的右手还握着宝剑,此时只能是单手握紧枪头,伏鞍挂镫,鞍侧藏身,躲过刀锋。
随即又化枪为棍,使出一个劲风扫落叶的套路。左手向后用枪尾重重地将韩延徽的马前腿打了一枪杆。
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杨家回马枪,忽许更是急中生智之必然动作。因为用力过猛,竟然将韩延徽战马的左前腿给打折了。
只见战马一个踉跄,正好韩延徽身体已经向前太多,失去重心,倏忽间韩延徽便摔下马来。
韩延徽本已年迈,这一跤摔的不轻,倒在地上动都没动。只是用战袍将头裹了一下,双眼一闭,只等着杨延昭一枪结果他的性命。
真没想到,杨六郎此时却下了马,双手将老将军扶了起来,又扶在了自己的马背上。说道:“老将军,这你不能算输,因为这是由坐骥不济而造成的,请回去换马再战”。
韩延徽连说:“输啦!输啦!当时你完全可以将我一枪刺死。刺杀了主帅,那还不算输吗”?
萧太后也看的明白,来到阵前大度地说:“这第一场大回合我辽国就算输啦”!心想,不过是一马或一箭之地,我换将再战,夺回来就是了。
此刻,时间还不到午时。八贤王就上前道:“既然承认这一场输了,是退一马呢?还是退一箭”?
萧太后心想,好马要跑几百里,如果一箭,就是动用大弩机射箭,只要是“箭”,最多也只是二、三里之遥。
直接就讲道:“这是第一个大回合,我辽军就先退一箭吧!但这并不是罢战,七百里等宽土地,罢战时合并交割”。
杨延昭接着道:“如果认可决战结果,那就请上关楼‘验矢注批’,以便不会引起谬误争执”。
萧绰太后正想上关楼一览关内河山。此时韩延徽也已换好马匹,并将杨六郎的战马也还回来了。又带了两名随从,立即就簇拥着一行人上了雁门关敌楼。
萧太后这是第一次登上雁门关城楼,放眼向南望去,关内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真是垂涎欲滴。
八贤王还命人摆上一桌军中酒宴,请萧太后和韩延徽入座。
洒过三巡,两名宋军用一个盘子,抬上来一枚两翼大箭头。桌子上也备好了金粉朱砂砚与大批笔,请萧太后御批。
萧太后一看,这么大的一个箭矢。用手试了一下,足有十来多斤重,根本就不可能射出去。
毫不思索,就在这个大箭头的凹槽处写了“辽界”两个闪着金光的朱红大字,挥手让军士就将这枚大箭头抬了下去。
此时赵德芳与杨延昭就请萧太后与韩延徽立于城楼之上,面朝北方,于垛口后面观看火箭发射。
萧太后正想将端起来的酒杯放下观看射箭。只见雁门关的城门洞内一声巨响,红光一闪,一条火龙腾空而起,就向北飞去。留在城门洞里对弩墩内的硝烟久久不能散去。
萧太后身子一紧,就将手中的酒杯掉落在地上摔碎了且不说。心里还带着惊恐与不安告辞了八王与六郎,回到了自家大营。
双方这就共同派出军士去寻找萧太后御批过的这枚大箭头。
过了几天,双方的军校都回来了,分别报告说:“这枚箭头落在了大青山的半山腰上。如果不是有大山挡住,不知道还能飞多远,说不定就飞过了大圐圙”。
双方军士共同看到并验证。大箭头只可摇动,但取不下来。
萧太后亲题“辽界”二字闪着朱红色的金光,肯定是十分明显清晰。这就说明远距离飞行以后,箭头温度升高,将金粉与钢铁箭头贴合。矢尖发热变形膨胀,深入岩石以后镦粗就拿不出来了。
八王与杨延昭,次日就到辽营会商退兵让地事宜。萧太后却说:“这一定是你们预先做了手脚,提前派人放在那里的,不足为凭。怎么能越过数百里之遥,从雁门关一箭就射到了大青山”。
杨延昭道:“我朝只是不忍心看到众多生灵涂炭而为之。如若存疑,我还可以再射一箭,以证真实。何况此箭矢还有太后御批为证”。
“现在就请辽军让出中军账,就用雁门关至中军帐这十数里的射距,我一定让辽国君臣和萧太后口服心服”。
不由分说,也没有协商。杨延昭回头就命传令兵回雁门关传达将令,让军士只在对弩墩内放入射药与燃烧箭,不用装火筒,对准辽军中军帐,再射一枚燃烧箭。
回头又请辽军撤出中军帐四周二里以内的所有军士,以免受到伤害。
辽军刚撤出全部兵丁,只见一条火龙又从雁门关城楼方向腾空飞来。萧太后还没有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也没来得及眨一下眼睛,辽国中军大旗就应声倒地。整个儿中军帐、方圆里许地面,瞬间就成了一片火海。
萧太后此时浑身颠抖了一下,不得不认输。心里明白,即使辽国已经摆下了天门大阵,也不能抵挡火箭威力之一、二。
辽国要继续再战,宋军都不用出动军将,只用几枚燃烧火箭,就可将十万辽军葬身火海。只好极不情愿地、如约将辽军退到大青山以北,归还了阴山以南、已经占领了几十年之久的燕云十六州之原本大宋土地。
一箭定乾坤;辽、宋边界从此就相对稳定了下来,直至后来的金、宋战争再起。
这就是:“杨六郎脚踏雁门关,一箭射在大青山”的历史真实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尽管还有其它版本,不便逐一赘述。
这支火箭的制造、试验场地都在府谷县,至今遗址清晰,历史记载明确。
六、府州独有变异神果海红子
大凡从事工商业者要想获得成功,发现其原始特性为第一要务。如果找不到产品特性,那有没有了成大功的可能。
海红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只有两个字,就是“耐冻”。只要将耐冻特性发挥到极致,那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海红子,春季的海红花,是旅游的观赏美景。夏季的海红子冰冻鲜果,是消暑的天赐神物。秋季的海红子,进入了鲜果观赏期与採摘季。而冬季的海红子最显本色,叶落果不落。挂满树枝的海红子,在“冰雪果园”中採摘冰冻鲜果是全世界的唯一。
海红子是一种天成变异水果;已经发现的两种水果变异后都得到了一个共同特性,就是“抗冻”。南方的甘甜水果“橘”,移种到北方就变异成了“枳”。再冷的天气枳也冻不坏。也许温差、水土相差大一些,枳就完全成了药材。
而登州大海边的“海棠”果树,到了“秦源德水”之地,就变异成了“海红子”。路途虽然遥远,但纬度相近。也许温差、水土相差小了一点,还留有水果原性,海红子就变异成了亦果亦药之神品。
这都是无意间的偶然天成巧合,并非人力可为,更不是所有水果换了水土气候都能够发生如此的神奇变异。
海红子天生高贵。做为果品,酸甜可口,盖世无双。做为解暑佳品,冰冻解冻,不改本色,再无相匹。做为药品,亦果亦药,强骨健胃。做为旅游产品,春花、夏绿、秋色、冬景,其妙姿飒是迷人。
在木瓜川两岸,南、北流向,整日采阳光之精,有水源可浇灌而又古传为原始变异之处。在优质沙土地上建成果园,用锦上添花来形容,为谓之不足。
海红子只需种植出精致单枚果品,立即包装为铁胆大侠(单枚),温馨情侣(双枚)鲜果。冰冻到摄氏负十六度以下,就炼成了金钢不坏之身。既能保证经年累月存放而不变质、变味,又能确保长途运输免去伤损、缺失之虞。
口碑立世,无需开发深度产品,只需培植提升单枚果实品质。
如果有人想改良海红子,就等于是给西施整容,为貂蝉塑身;也是给万里长城改贴磁砖。
如果再将海红果子做为原材料搞深加工,那更是焚琴煮鹤之大过了。做为坐拥如此资源之贤吏良臣而不为,那就是失职。
海红子只需要在开拓市场宣讲方面下工夫即可。世界唯一神品,市场开发还会有困难吗?因为冷饮市场,冷链、存放、运输均早已成熟。
海红子一年中可以用三百六十五天售卖冰冻鲜果,更可有春季赏花,夏季赏园,秋、冬两季实施果园观赏、採摘。
海红子因为是自然变异水果,在全世界难以再造。于登州府原产地时是“海棠”,到了府谷以后,就变成了“海红子”,果表东黄西红。
如果将海红子树建成农家採摘园,採摘期从头年夏历八月底一直可以採摘到次年正月。採摘期足足有半年时长,更是全球水果採摘期最长的水果。老百姓还形象地说,三九天的海红子是“崩牙鲜果”。
冰冻保质、冷链长途运输不成问题以后。如果在全世界售卖冰冻鲜果。试问,就府州地域这点儿原产地,能够产出多少“海红子”?
深加工做其它产品的原料很多,但“耐冻”的水果却只有海红果子是唯一。舍其唯一性而毁为大众原材料,那不是在焚琴煮鹤又是在干什么呢?可以铁定,那也就完全没有了成功的可能。
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感谢上天赐给府谷人永不枯竭的生活资源,更是府谷县最靓丽的旅游徽相。府谷县的航运消亡、煤炭挖完,府谷人还有“海红子”可以保证永远富足。
海红子是在荡平倭寇之后,参战的国家海军统帅奉调府谷。随军带来两盆海棠树花,多年以后栽到地里面,于无意中却如神话般发生的自然变异,形成今天的海红子。此话太长,另外有专文讲述。
此神品绝对不可能再有,今后之世界也不会有第二。试问:如此稀缺资源在全中国哪里还有?
府谷更有许多世界奇观:比如说“德水腾云”:
北纬三十九度线,在漫天皆白的隆冬时节,全世界所有水域都被冻成了铁板一块,只有一条大河碧水长流,成为亘古之迷。这已经是全世界的唯一。
每到隆冬季节,自然气温低于摄氏零下二十五度时,雾迷浪以下河段就会出现人间仙境般“雾罩黄河”景观。更多人将这一景观叫“德水腾云”,因为黄河旧名叫“德水”,自带诗样意境。
黄河气象温度越低,雾气也就越大。最大的时候能够只见雾气,不见黄河。河面隐入雾气之中,与四周冬景混同为“雾雪仙境”。
气温降低以后,新注入河水中的低温温泉,不停地产生着气体微粒子,被冷空气速冻膨胀增大,雾气就可以目视了。
其实雾气是否可以看得见,其气雾微粒子始终都是存在的。亿万年来,黄河府谷段每时每刻都在无比均匀地散发着雾气,不会停歇。
黄河流经府谷、保德河段,就是这两座城市中间共有的巨大加湿器。只是有可视与不可视的区别而已。
黄河向南流过一段距离以后,随着水温逐步与气温相和,气雾微粒子也就逐渐消失了。也就是说:气雾微粒子只眷顾府谷和保德。
德水腾云,虽然可遇而不可求,却可以预报观赏时段。
府谷与保德,不止是中国北方唯一能够得到水雾之气化而有比较温润气候环境的地方。
但凡气温降到摄氏负二十五度以下,整条黄河就会隐入雾气之中。这样的绝世奇观,全球绝无仅有。
黄河气雾还造就了温润的自然环境,对女性皮肤生长极为有利。府谷与保德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美女之城。
大明永乐年间,有府谷黄氏女名叫:鹤,因美貌艳丽而选入深宫。但在入宫前已经有了意中人。凭借聪明才智而被永乐皇帝改收为义女,封为“永乐公主”,最终回到府谷出家修行。
朱棣还为永乐公主敕建了“悬空妙境”。同时还扩建修筑了御疏琉璃宫“府州文庙”。
保德县也有美女流传,相传曾经在同治年间,有张氏女因美貌被选为贵妃,现有铁匠铺村福昌永院被传为贵妃府。
在府谷县的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中,尽管碧水长流,美女如云,只能算排不上号的世界奇景。
上述也只是府谷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一部分而已,简述于此。所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与遗址叙述,书场作者都有详细文稿,索要即发。
六项内容只为府谷县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沧海一滴,肯定有夸大之嫌疑。但所述只是府谷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数十分之一,这也肯定是有所保留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