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黄土坡上“地生金”——横山区建设高标准宽幅梯田纪实

时间:2022-10-10 16:26:29 | 浏览:695

7月的横山大地,明媚的阳光洒在一条条宽幅梯田上,已经栽植的果苗郁郁葱葱,套种的作物长势良好,宽幅梯田将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良田,梯田间宽阔的道路方便了高标准农田机械化作业,眼前的乡村美景恬静美好、充满希冀。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

7月的横山大地,明媚的阳光洒在一条条宽幅梯田上,已经栽植的果苗郁郁葱葱,套种的作物长势良好,宽幅梯田将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良田,梯田间宽阔的道路方便了高标准农田机械化作业,眼前的乡村美景恬静美好、充满希冀。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横山的宽幅梯田就是高标准农田,该区也因此率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振兴乡村产业、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现全面小康的路子。

2015年以来,横山区以“党建+”的模式探索辖区“缺少长效产业、后续产业支撑乏力、发展产业基础薄弱、‘靠天吃饭’局面始终未能彻底改观”的问题;2016年,启动宽幅梯田建设工作;2018年,横山将宽幅梯田建设作为全区“一号工程”,确立了“综合整治、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以修建高标准宽幅梯田为突破口,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开启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民走向富裕之路。



优势凸显—— 土地效益提高 农民受益良多

横山是传统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占比高达82.7%,而全区典型的风沙草滩和黄土丘陵沟壑地形地貌,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广种薄收、农田弃耕撂荒,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

乡村要振兴,必须靠产业!产业要发展,基础要改变!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巩固脱贫成果,振兴乡村建设,横山区将宽幅梯田建设作为全区“一号工程”,2016年至2018年,投资1.7亿元,在全区220个村组,机修宽幅梯田12.47万亩,受益2.27万户、8.4万人,其中贫困户0.58万户、2.09万人。

2019年,该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和宽幅梯田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实施宽幅梯田20万亩,每亩投资1600元。截至6月15日已开工91个村组,平整土地7.5万亩,完成投资1.2亿元,受益1.57万户、5.97万人,其中贫困户0.39万户、1.52万人。横山按照“一推二种三销四绿化”的总体思路,举全区之力建设宽幅梯田工程,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据横山区产业办主任王久国介绍, 2016年至2017年,横山区共机修宽幅梯田20662亩,受益68村41122人,年可蓄留雨水55.1万方,年拦截泥沙10.6万吨,受益项目区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元。2018年,横山区新修高标准宽幅梯田10.4万亩,涉及167个村组,年可蓄留雨水277.4万吨、拦截泥沙53.7万吨、截留土壤有机质4097吨、氮磷钾等肥料81吨,项目区人均年收入可提高2200元左右。



“受自然条件所限,横山区的很多农田难以让农业机械有所作为,只有通过建设宽幅梯田来改变农业机械的作业环境。”王久国说,“根据调查,在宽幅梯田上施肥效率是坡地上施肥效率的6倍,机械翻地效率是畜力翻地效率的22倍,梯田上机械收获效率更是成倍增加。可以说,修好宽幅梯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因宽幅梯田发展受益的农民在横山到处都是,武镇元圪塔村,村民马正旺已经感受到了宽幅梯田带来的好处。2016年,马正旺家里的32亩坡洼地平整以后,以宽幅梯田的形式重新分配,栽植的果树第二年便挂果。马正旺说:“以前种些糜子、谷子、豆类等作物,一年收入不多,现在推成宽幅梯田,不管栽成树或种成庄稼都比以前效益好。”

如今,武镇的梯田阡陌交错,对于大山深处的村民来说,由政府主导把过去祖祖辈辈耕作的流水、流土、流肥 “三流田”变成了现在保水、保土、保肥 “三保田”,种田人“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期盼已久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党建引领—— 提速推进宽幅梯田建设的法宝

横山区塔湾镇素有横山西大门之称,走进这个坐落在芦河岸边的小镇,可以看到道路两旁干净整洁,房屋井井有条。塔湾镇通过“党建+”模式,把村党支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和贫困户连接起来,从指挥引导到实际操作,在脱贫攻坚战中形成了一条强有力的战线。目前,全镇已建成山地苹果、中药材、大棚蔬果三个党建产业示范园,将引领塔湾镇的乡村振兴事业走向稳步发展。

“我们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作用,积极与村民协调、沟通,鼓励村民转变发展理念,在村上推出宽幅梯田大力发展山地苹果产业,今年又号召党员带头,在宽幅梯田上试种了生姜、山药、天麻、远志、黄芪等。”塔湾镇陈大梁村党支部书记梁增军说,“我们今年的试验田,党员全部冲在第一线,把平时的田间管理落实到人,力争给村里再找到新的产业。今年还打算把村里的年轻党员培养成山地苹果方面的技术人员,让他们学好技术,服务村民。”



走进在党岔镇北庄村,映入眼帘的是几千亩波光粼粼的稻田。据北庄村党支部书记陈登业介绍,前些年这里远不是现在所见到的景象。传统的种植模式,严重挫伤了村民的积极性。“单家独户,连个小型机械也买不起。”陈登业说。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作为村干部,只有让群众打消顾虑,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才能凝聚人心,提振群众的“精气神”。陈登业开始筹划着在北庄村实行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植。

“村里组织我们出去参观,发现别人家把山山峁峁都推得平平的,还建了大棚,效益还不错,我们就打消了疑虑。”北庄村村民刘建奎说,经过多次组织外出考察,开阔了村民的眼见,也让村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今年村里又组织平整了1500多亩宽幅梯田,等高抽项目一建成,就开始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我们已经与村民商量出了一个开发产业的规划,就是开发围栏养鸡、山地养殖小区、旅游文化,发展乡村旅游。”陈登业说。

发展产业——打开“种地发财”新局面

白于山区常年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陕西三大贫困地区之一,横山区地处白于山腹地,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也因此受阻。修建宽幅梯田后,彻底改变了这里的生产环境、农业操作方式和生产经营观念,农业机械迅速普及,经营面积扩大,规模效益显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规模由实施前的20-30亩,至少提高到50亩以上,甚至达到百亩以上。山区土地流转也呈现出良好势头,赵石畔镇白家梁村引进工商资本,流转土地1500亩,建成中药材基地500亩、山地苹果基地1000亩。

在宽幅梯田上发展苹果产业,既能够有效利用和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又能够实现果业上规模、品质上台阶。武镇元圪垯村在宽幅梯田栽植山地苹果,形成了集中连片3000亩的山地苹果园1处,配套了滴灌系统;韩岔镇韩岔村先后栽植山地苹果3000亩;塔湾镇陈大梁村在宽幅梯田上栽植山地苹果2000亩,塔湾村栽植山地苹果610亩;响水镇杨兴庄村栽植山地苹果1100亩,李界沟等村在宽幅梯田上建成葡萄园3000亩。目前,横山区已在宽幅梯田上新栽植山地苹果5.17万亩。

除了山地苹果,在宽幅梯田上通过大面积种植人工牧草,可以实现羊草一体化发展。赵石畔镇杜羊圈村建成宽幅梯田面积达到7000亩,加上近几年建设的高抽站,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杜羊圈村的饲草、饲料、粮食产量成倍增加,羊子养殖数量大幅提高。该村通过大力推广“羊草一体化”,狠抓“一白”主导产业,全村的羊子饲养量达3万多只,新增适度规模养殖示范户96户,农民户均养羊收入5万元以上,人均1.2万多元,养羊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群众依靠宽幅梯田种草舍饲养羊实现了致富梦。

在宽幅梯田上发展中药材,能够解决药材人工采挖成本高、难以规模发展的问题。艾好峁办事处牙坪村在机修宽幅梯田上发展中药材产业,经过机械深翻、施用有机肥等措施,采取人工种植方式,机械化播种远志380亩,出苗整齐一致。响水镇杨兴庄在宽幅梯田上集中种植黄芪280亩、远志40亩,出苗率很高,效果良好。赵石畔镇白家梁村引进工商资本,建成中药材基地500亩。



在宽幅梯田上发展设施农业,通风好、不遮光、无污染,农产品品质佳、产量高、效益好。赵石畔镇杜羊圈村在宽幅梯田上建成日光大棚43亩,每亩投资8000元,采取春提早、秋延后栽培蔬菜、甜瓜,当季收回成本。塔湾镇八岔村在宽幅梯田上建成日光温室130亩,种植反季节甜瓜、葡萄,亩产甜瓜1000-1500公斤,亩产值3万元以上。塔湾镇付园则村在宽幅梯田上建成日光温室,里面种植反季节蔬菜,平均每亩收入1.6万元,是传统产业的10倍以上。

据估算,横山区2019-2022年,计划机修高标准60万亩宽幅梯田,每年经营名优杂粮20万亩、山地苹果10万亩、中药材4万亩、马铃薯10万亩、玉米10万亩、人工种草5万亩、日光温室0.5万亩、日光大棚0.5万亩。项目建成后,通过发展产业,预计年收益可达11.55亿元。


记者手记

党建引领效果佳

办好农村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基层党组织。横山区将党建工作与群众工作、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使党建资源持续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活力不断转化为发展动力。

横山区自脱贫摘帽以后,更注重后续产业发展,以宽幅梯田为基础,大规模平整土地,发展山地苹果等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重实效是发挥基层党建引领力的关键。横山区集中力量、综合整治、整村推进、逐年实施,有计划、按节奏,建一块成一块、办一村兴一业、兴一业富一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发展中的引领、带动、示范、辐射作用。同时,依托宽幅梯田,建成了山地苹果、羊子养殖、小杂粮种植、中药材种植和设施农业经营等多个示范村、示范户,为实现脱贫打下坚实基础,群众紧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增强。

相关资讯

潘建华浙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展美丽先行推动乡村振兴——关于路桥区美丽建设的调研报告

开展美丽先行 推动乡村振兴——关于路桥区美丽建设的调研报告潘建华围绕美丽建设这一主题,5月初,我带队走访了路桥区桐屿街道的小稠、民主、梁家、凉溪、东明等村,实地调研了农村环境整治和枇杷特色产业、凉溪古道生态建设等工作;日前,我又带领区农办、

央媒看河南丨兰考:开创水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河湖相连润“红城”

近年来,兰考县依靠优越的引黄条件和发达的渠系现状,立足县情、水情,全面贯彻国家新时期“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打造出“三水联调保供给,河湖相连润红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实现了兰考县“河湖畅通、生态健康、宜居宜

减证便民!松滋市“无证明”城市建设提档升级

松滋市2021年在全省首创“无证明”城市,取消和免提交307项证明事项。在此基础上,该市今年打造“无证明”城市2.0版,秉持“减证便民”深挖潜能,力推余下的329项证明事项“无证明化”,截至8月底,再减199项证明事项,减幅超60%。在分类

因开发建设需要,蚌埠这个风景区连发两则公告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据蚌埠日报全媒体消息,11月17日,蚌埠市禹会区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连发两则公告,具体内容如下公 告因涂山风景区开发建设需要,所有在涂山风景区朝禹路以东、部队围墙以西、东海大道以北的国有土地、林地上,未经相关部门批准,

新蔡县:全面建设魅力水城繁荣新蔡

记者 苏 凯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担当实干。党的十八大以来,新蔡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工业强县

王现坤在任泽区调研时强调:多措并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9月15日,市委副书记王现坤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问题厕所排查整改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等工作深入任泽区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朔城区:实施“四大工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春日暖洋洋的下午,家住西山人家的张大爷在金沙植物园悠闲地散着步,他和同伴边哼着歌儿,边赞美舒适的出行居住环境。张大爷说,朔城区现在越来越美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甜。张大爷和同伴的获得感来自朔城区持之以恒重视生态环境,让绿色成为区域发展

陕西省榆林市行政区划

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地,康熙皇帝赐“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1],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如此奇特城建,在神州大地实属罕见,这也是榆林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长沙交友相亲网网红蛙资讯网北海涠洲岛资讯网天秤座第一星座网纪梵希奢侈品汉语新华字典游乐场资讯网足浴养生网张艺凡歌迷网眼镜品牌网桂林阳朔旅游网海外移民资讯网今日铜川马耳他旅游网澳门旅游网
今日榆林网-榆林是陕西杂粮的主产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被誉为“塞上明珠”。能源富集一地,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榆林拥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中国古城榆林古城、红石峡、统万城遗址、红碱淖、榆林沙漠国家森林公园、石峁遗址、白云山、青云寺、悬空寺、高家堡古城等著名景点。
今日榆林 hesang.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