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的横山大地,明媚的阳光洒在一条条宽幅梯田上,已经栽植的果苗郁郁葱葱,套种的作物长势良好,宽幅梯田将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良田,梯田间宽阔的道路方便了高标准农田机械化作业,眼前的乡村美景恬静美好、充满希冀。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
7月的横山大地,明媚的阳光洒在一条条宽幅梯田上,已经栽植的果苗郁郁葱葱,套种的作物长势良好,宽幅梯田将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良田,梯田间宽阔的道路方便了高标准农田机械化作业,眼前的乡村美景恬静美好、充满希冀。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横山的宽幅梯田就是高标准农田,该区也因此率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振兴乡村产业、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现全面小康的路子。
2015年以来,横山区以“党建+”的模式探索辖区“缺少长效产业、后续产业支撑乏力、发展产业基础薄弱、‘靠天吃饭’局面始终未能彻底改观”的问题;2016年,启动宽幅梯田建设工作;2018年,横山将宽幅梯田建设作为全区“一号工程”,确立了“综合整治、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以修建高标准宽幅梯田为突破口,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开启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民走向富裕之路。
优势凸显—— 土地效益提高 农民受益良多
横山是传统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占比高达82.7%,而全区典型的风沙草滩和黄土丘陵沟壑地形地貌,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广种薄收、农田弃耕撂荒,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
乡村要振兴,必须靠产业!产业要发展,基础要改变!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巩固脱贫成果,振兴乡村建设,横山区将宽幅梯田建设作为全区“一号工程”,2016年至2018年,投资1.7亿元,在全区220个村组,机修宽幅梯田12.47万亩,受益2.27万户、8.4万人,其中贫困户0.58万户、2.09万人。
2019年,该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和宽幅梯田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实施宽幅梯田20万亩,每亩投资1600元。截至6月15日已开工91个村组,平整土地7.5万亩,完成投资1.2亿元,受益1.57万户、5.97万人,其中贫困户0.39万户、1.52万人。横山按照“一推二种三销四绿化”的总体思路,举全区之力建设宽幅梯田工程,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据横山区产业办主任王久国介绍, 2016年至2017年,横山区共机修宽幅梯田20662亩,受益68村41122人,年可蓄留雨水55.1万方,年拦截泥沙10.6万吨,受益项目区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元。2018年,横山区新修高标准宽幅梯田10.4万亩,涉及167个村组,年可蓄留雨水277.4万吨、拦截泥沙53.7万吨、截留土壤有机质4097吨、氮磷钾等肥料81吨,项目区人均年收入可提高2200元左右。
“受自然条件所限,横山区的很多农田难以让农业机械有所作为,只有通过建设宽幅梯田来改变农业机械的作业环境。”王久国说,“根据调查,在宽幅梯田上施肥效率是坡地上施肥效率的6倍,机械翻地效率是畜力翻地效率的22倍,梯田上机械收获效率更是成倍增加。可以说,修好宽幅梯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因宽幅梯田发展受益的农民在横山到处都是,武镇元圪塔村,村民马正旺已经感受到了宽幅梯田带来的好处。2016年,马正旺家里的32亩坡洼地平整以后,以宽幅梯田的形式重新分配,栽植的果树第二年便挂果。马正旺说:“以前种些糜子、谷子、豆类等作物,一年收入不多,现在推成宽幅梯田,不管栽成树或种成庄稼都比以前效益好。”
如今,武镇的梯田阡陌交错,对于大山深处的村民来说,由政府主导把过去祖祖辈辈耕作的流水、流土、流肥 “三流田”变成了现在保水、保土、保肥 “三保田”,种田人“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期盼已久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党建引领—— 提速推进宽幅梯田建设的法宝
横山区塔湾镇素有横山西大门之称,走进这个坐落在芦河岸边的小镇,可以看到道路两旁干净整洁,房屋井井有条。塔湾镇通过“党建+”模式,把村党支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和贫困户连接起来,从指挥引导到实际操作,在脱贫攻坚战中形成了一条强有力的战线。目前,全镇已建成山地苹果、中药材、大棚蔬果三个党建产业示范园,将引领塔湾镇的乡村振兴事业走向稳步发展。
“我们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作用,积极与村民协调、沟通,鼓励村民转变发展理念,在村上推出宽幅梯田大力发展山地苹果产业,今年又号召党员带头,在宽幅梯田上试种了生姜、山药、天麻、远志、黄芪等。”塔湾镇陈大梁村党支部书记梁增军说,“我们今年的试验田,党员全部冲在第一线,把平时的田间管理落实到人,力争给村里再找到新的产业。今年还打算把村里的年轻党员培养成山地苹果方面的技术人员,让他们学好技术,服务村民。”
走进在党岔镇北庄村,映入眼帘的是几千亩波光粼粼的稻田。据北庄村党支部书记陈登业介绍,前些年这里远不是现在所见到的景象。传统的种植模式,严重挫伤了村民的积极性。“单家独户,连个小型机械也买不起。”陈登业说。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作为村干部,只有让群众打消顾虑,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才能凝聚人心,提振群众的“精气神”。陈登业开始筹划着在北庄村实行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植。
“村里组织我们出去参观,发现别人家把山山峁峁都推得平平的,还建了大棚,效益还不错,我们就打消了疑虑。”北庄村村民刘建奎说,经过多次组织外出考察,开阔了村民的眼见,也让村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今年村里又组织平整了1500多亩宽幅梯田,等高抽项目一建成,就开始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我们已经与村民商量出了一个开发产业的规划,就是开发围栏养鸡、山地养殖小区、旅游文化,发展乡村旅游。”陈登业说。
发展产业——打开“种地发财”新局面
白于山区常年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陕西三大贫困地区之一,横山区地处白于山腹地,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也因此受阻。修建宽幅梯田后,彻底改变了这里的生产环境、农业操作方式和生产经营观念,农业机械迅速普及,经营面积扩大,规模效益显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规模由实施前的20-30亩,至少提高到50亩以上,甚至达到百亩以上。山区土地流转也呈现出良好势头,赵石畔镇白家梁村引进工商资本,流转土地1500亩,建成中药材基地500亩、山地苹果基地1000亩。
在宽幅梯田上发展苹果产业,既能够有效利用和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又能够实现果业上规模、品质上台阶。武镇元圪垯村在宽幅梯田栽植山地苹果,形成了集中连片3000亩的山地苹果园1处,配套了滴灌系统;韩岔镇韩岔村先后栽植山地苹果3000亩;塔湾镇陈大梁村在宽幅梯田上栽植山地苹果2000亩,塔湾村栽植山地苹果610亩;响水镇杨兴庄村栽植山地苹果1100亩,李界沟等村在宽幅梯田上建成葡萄园3000亩。目前,横山区已在宽幅梯田上新栽植山地苹果5.17万亩。
除了山地苹果,在宽幅梯田上通过大面积种植人工牧草,可以实现羊草一体化发展。赵石畔镇杜羊圈村建成宽幅梯田面积达到7000亩,加上近几年建设的高抽站,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杜羊圈村的饲草、饲料、粮食产量成倍增加,羊子养殖数量大幅提高。该村通过大力推广“羊草一体化”,狠抓“一白”主导产业,全村的羊子饲养量达3万多只,新增适度规模养殖示范户96户,农民户均养羊收入5万元以上,人均1.2万多元,养羊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群众依靠宽幅梯田种草舍饲养羊实现了致富梦。
在宽幅梯田上发展中药材,能够解决药材人工采挖成本高、难以规模发展的问题。艾好峁办事处牙坪村在机修宽幅梯田上发展中药材产业,经过机械深翻、施用有机肥等措施,采取人工种植方式,机械化播种远志380亩,出苗整齐一致。响水镇杨兴庄在宽幅梯田上集中种植黄芪280亩、远志40亩,出苗率很高,效果良好。赵石畔镇白家梁村引进工商资本,建成中药材基地500亩。
在宽幅梯田上发展设施农业,通风好、不遮光、无污染,农产品品质佳、产量高、效益好。赵石畔镇杜羊圈村在宽幅梯田上建成日光大棚43亩,每亩投资8000元,采取春提早、秋延后栽培蔬菜、甜瓜,当季收回成本。塔湾镇八岔村在宽幅梯田上建成日光温室130亩,种植反季节甜瓜、葡萄,亩产甜瓜1000-1500公斤,亩产值3万元以上。塔湾镇付园则村在宽幅梯田上建成日光温室,里面种植反季节蔬菜,平均每亩收入1.6万元,是传统产业的10倍以上。
据估算,横山区2019-2022年,计划机修高标准60万亩宽幅梯田,每年经营名优杂粮20万亩、山地苹果10万亩、中药材4万亩、马铃薯10万亩、玉米10万亩、人工种草5万亩、日光温室0.5万亩、日光大棚0.5万亩。项目建成后,通过发展产业,预计年收益可达11.55亿元。
记者手记
党建引领效果佳
办好农村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基层党组织。横山区将党建工作与群众工作、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使党建资源持续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活力不断转化为发展动力。
横山区自脱贫摘帽以后,更注重后续产业发展,以宽幅梯田为基础,大规模平整土地,发展山地苹果等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重实效是发挥基层党建引领力的关键。横山区集中力量、综合整治、整村推进、逐年实施,有计划、按节奏,建一块成一块、办一村兴一业、兴一业富一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发展中的引领、带动、示范、辐射作用。同时,依托宽幅梯田,建成了山地苹果、羊子养殖、小杂粮种植、中药材种植和设施农业经营等多个示范村、示范户,为实现脱贫打下坚实基础,群众紧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