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6:56:12 | 浏览:2655
榆林市云化绿能有限公司是西北最大以碳酸二甲酯、丙二醇产品的生产、经销与技术开发为核心业务的企业。
王森 张利平 李强
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攻坚克难,在逆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在突破中求转型,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6.7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7.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7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6亿元;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6元和11929元,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两项指标位居榆林市北六县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项指标位居榆林市第一,综合实力进入陕西省市辖区前五名,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最具投资潜力和新型城镇化质量三个百强区。目前榆阳区正处谋划大发展的机遇期,大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大发展的合力不断汇聚。在榆林市追赶超越的协奏曲中,于转变中谋出路,在改变中显新姿,一幕幕呈现嬗变的好戏在榆阳区连台上演……
强化产能 转化资源 多点突破
迅猛发展推动工业迈向中高端
近年来,该区坚持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着力推动工业迈向中高端。建成杭来湾等3个千万吨级和麻黄梁等5个百万吨级现代化矿井及100万吨煤制油、5万吨粉煤热解中试等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煤化工试验示范项目,迈出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新步伐;建成60万吨铝镁合金、陕汽东方新能源汽车等重大工业项目,填补了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空白;启动建设总装机容量1000兆瓦的隆源、华电等13个新能源项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建成投产滨化绿能、圆恒LNG、德福康制药、金帝润滑油等大批民营工业项目,初步形成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产业格局,奠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40亿元,较2011年增长80%。
榆阳区乘着“十三五”发展的东风,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不断加强产能建设,做大煤炭产业。毫不动摇地围绕煤炭做文章,强化煤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战略支撑作用。在全国煤炭去产能大背景下,抢抓国家减量置换先进产能政策机遇,通过购买指标、股权置换等方式,加快停产停建煤矿手续办理,推动煤矿项目复工复产,建成曹家滩、大海则、巴拉素等3个千万吨级和袁大滩、大梁湾等8个百万吨级煤矿项目;加快推进1500万吨乌苏海则、1000万吨可可盖等11个煤矿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实质性开工建设,逐步形成以千万吨级矿井为骨干、百万吨级矿井为补充的大型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煤炭产能突破亿吨大关。加快煤炭开采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推广充填式、保水和无人综采等先进技术,煤炭开采机械化率提高到85%。同时,狠抓采空区塌陷和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完善煤炭开采利益协调和环境补偿机制,统筹推进压煤村庄搬迁及矿区产业转型,实现煤炭采掘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榆阳煤品质优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煤炭产销率保持在96%以上。大力发展型煤、洗煤、兰炭等清洁型能源产品,打造国家重要清洁煤生产基地。
加快资源转化,做强能化工业。坚持煤炭分级分质清洁利用,加快重大转化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推动能化工业迈向高端化。争取国家西电东送电力通道支持,加快小壕兔、袁大滩等4个百万千瓦级火电项目建设,力争形成12GW以上现代化空冷电源规模,年发电量突破150亿度,建成西部重要煤电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煤化工高端产业,做大煤焦油加氢、煤制油等优势产业,建成投产陕北乾元30万吨煤焦油加氢、陕煤50万吨粉煤热解和120万吨粉煤快速热解以及神宇5万吨活性炭项目,加快推动未来能化二期400万吨煤制油、兖州煤业二期60万吨煤制甲醇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力争将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提高到40%以上。有序推进天然气综合利用,启动建设华辰4亿立方米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LNG产能突破50万吨,天然气生产规模稳定在60亿立方米以上。加快发展盐化工产业,推动原盐向纯碱、聚氯乙烯等下游产品转化,开发高附加值盐化工产品。支持中盐公司启动建设二期项目,将原盐产能提高到300万吨,打造全国健康食用盐生产基地。
坚持多点突破,做优新型工业。在煤炭采空区和东南部山区新建30个光伏发电项目和10个风力发电项目,到2020年全区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00兆瓦。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引进建设石墨烯、晶体材料等项目,支持有色开工建设二期45万吨铝镁合金项目,启动建设15万吨铝线杆项目,延伸铝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推进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建设。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支持陕汽东方启动建设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项目。
强化改造提升,做好传统工业。该区抢抓榆林“中国羊毛防寒服名城”建设机遇,支持各类服装制衣、毛绒梳理、皮革家纺等企业向集团化、品牌化迈进,提高市场竞争力。支持德福康等制药企业升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依托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小杂粮、大扁杏和肉类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启动建设400万吨食用菌深加工、10万吨马铃薯全粉等项目,打造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挖掘和保护剪纸、酿造等传统工艺,全面提升传统轻工业水平。
如今的榆阳,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产业集群快速壮大。这座城市正发出熠熠生辉的光芒,照亮了这座历史与现代、经济与文化完美结合的生态之城、活力之城。
着眼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不断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
该区始终着眼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建成百万亩粮薯菜生产基地和生猪、羊子“双百万”养殖大区,培育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职业农民等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了特色果蔬、休闲采摘等现代农业新业态,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推广应用高产集成等农业先进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十三连丰,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全面提升了农业发展的质量、层次和效益。2016年农业总产值实现46亿元,较2011年增长40%。
榆阳区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定践行现代农业发展“榆阳模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围绕追赶超越,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该区坚持市场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发展由生产引导型向消费引导型转变。传统粮薯菜、羊猪鸡等主导产业,总量保持稳定,适时调整内部结构,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由大转强,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富硒农作物、时令水果、优质苗木花卉、药材菌类、特色养殖等新业态,实现农业错位发展,以特致胜,以特增效。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在鱼河、古塔、红石桥等乡镇启动实施“十镇百村”产业融合示范工程,大力发展休闲体验、观光采摘等农业新业态,带动农民增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开展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健全质量安全追溯制度,集中打造一批榆阳标识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北部滩区重点建设玉米高产集成技术、马铃薯标准化生产、适度规模特色养殖、优质商品化饲草四大生产基地;南部山区集中打造高效设施果蔬、小杂粮旱作丰产、农副产品加工、特色林果产业四条产业示范带。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突破6亿斤,农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跻身全省农业强区行列。
该区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依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着力构建农村承包地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北部滩区重点发展100亩以上、南部山区重点发展50亩以上成片流转,为农业规模经营奠定基础。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五年内新建市级以上农业经营主体266个,培育职业农民5000人,逐步形成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牧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北部滩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打造标准化、规模化农业生产基地;南部山区鼓励农民通过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广赵家峁确权确股不确地和大纪汗村企合作、规模经营、互利共赢等运作模式,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严格落实国家种粮补贴等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生产扶持力度。
该区始终将科技作为农业发展第一驱动,推动农业发展由增加资源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围绕良种选育、关键技术创新、生产技术集成、成果转化应用和技术引进示范开展攻关,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8%。强化农技服务,推广西农模式、大荔模式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基层站所和供销网点作用,把技术、农资、信息送到田间地头。鼓励支持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技术合作等方式,参与农业生产经营,领办兴办经济实体。强化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导向,重点补贴关键技术、薄弱环节的新型农机具,新建2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到75%。
重农固本,安民之基。榆阳区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牢记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坚定方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不断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
挖掘旅游 壮大电商 构建多元格局
促进第三产业转型突破
“开业第一天来了约10万人次,现在每天的客流量平均在2万人次左右,双休日更是客流小高峰。”近日,榆星广场作为榆林城区单体面积最大的商业建筑,有陕北首家巨幕电影、潮庭健身游泳会所……是集购物美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全业态家庭型体验式购物中心正式开业,为该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转型提供了良好路径。
像榆星广场的开业,只是榆阳大地上发展第三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榆阳区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大产业,促进商贸流通,构建多元发展格局,为“提升一产、调整二产、革命三产”按下了“快进键”,从而开启全区产业转型突破的大门。
该区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转型升级重点接续产业。启动建设青云山旅游景区、季鸾公园等30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出赵家峁、黄崖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开展了以大美榆阳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初步培育出中国美丽田园、马铃薯花海、乐沙戏水等独特旅游品牌,文化旅游对群众增收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加速形成。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和快递物流,电子商务网上营业额达到3.5亿元,快递投递量突破2500万件。2016年三产增加值实现219亿元,较2011年增长89%。
近年来,该区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大产业。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产品,促进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崛起,预计到2020年旅游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5%。坚持以文投公司为纽带,加强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广泛引入社会资本,加大对青云山、黑龙潭、建安堡等景点景区开发建设力度,5年内建成4个3A级以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景区。大力实施“文化+”战略,依托农业主题公园、汽车产业园等载体,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与休闲农业、新型工业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大漠风情、黄土文化、长城边塞等独特元素,精心包装策划旅游线路,主动对接周边地区景点景区,实现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增强文化旅游承载力。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杏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叫响大美榆阳品牌。
着力促进商贸流通大发展。加快推进专业化物流中心和大型批发市场建设,打造周边地区商贸集散桥头堡。建成2个省级标准化物流示范园,辐射带动物流快递业发展壮大。强化快递业规划管理,整合快递、供销等资源,推进客货运输、农资配送等网络多网合一,降低配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到2020年物流快递业产值占到服务业总产值28%以上。加快传统商贸业改造提升,支持大型百货商场、连锁超市拓展电商业务,建设网上商城,扩大线上销售。支持各类商贸企业以连锁、代理、配送等形式进驻社区,发展社区商业。规划建设电商产业园、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8个电商产业示范镇,鼓励各类企业深化与京东、天猫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带动本土电商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着力构建多元发展大格局。加快宽带通信、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三网融合,助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业态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建设运营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健康养老、医养结合、康复理疗等产业。大力培育商务会展、文化创意、金融保险、家政物业等新业态,着力构建多元化现代服务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40亿元,占到地区生产总值40%以上。
城市发展往往是一个区域的农业、工业生产、商业、通信、金融、科技、信息等方面不断积聚的过程,榆阳从实际出发,工业企业创新拓区、农业农民增效增收、服务应用智慧推进……有了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加成,榆阳经济动力总成才会最优,也才能在发展大道上跑出动力性和经济性。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榆阳区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4月27日榆阳区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按照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
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区 级国家机关党组,各区级直属党(工)委,区委各工作机关、直 属机构,区级国家机关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接市防指通知,8 月 4 日夜间到 7 日夜间,我区将有一次较 强降水
12月12日下午,榆阳区人民法院召开全院领导干部大会,宣布区委关于区法院主要领导的任职决定。经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张武军同志任榆阳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万勇主持会议,市委组织部副县级组织员姬世虎、市中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
3月29日,榆阳区崇文路街道办事处书记张仲杰一行到榆阳区崇文路派出所芹涧路社区警务室、春苑社区警务室检查指导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并在社区进行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宣讲。张书记一行首先深入到派出所芹涧路社区警务室、春苑社区警务室详细查看了扫
5月6日,位于榆林市榆阳区的“发祥地·新商业智慧城”项目建设现场,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然而,这个总投资额超过20亿元的综合开发项目,仅仅是近年来当地提升营商环境,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优势产业“
榆林市云化绿能有限公司是西北最大以碳酸二甲酯、丙二醇产品的生产、经销与技术开发为核心业务的企业。王森 张利平 李强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攻坚克难,在逆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在突破中求转型,谱写追赶超越新篇
2月14日,榆阳区召开经济工作暨追赶超越大会,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市追赶超越有关要求,研究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攻坚克难,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
榆阳区第二批50个重点项目开复工西部网榆林讯(记者 李明 实习记者 高冠涛)今天(3月16日)上午,榆林市榆阳区举行招商引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2020年第二批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个,开工复工重点项目50个,总投资38
门前干净整洁的水泥马路旁绿树成荫,集文化、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文化健身广场上老年人悠闲自在,改造过后的村办公阵地包含议事办公场所、便民服务大厅,功能应有尽有;院子里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走进鱼河峁镇董家湾村村委会大院,给人一派安闲舒适的景
3月7日下午,榆阳区中医院组织医院领导、各科室负责人在支部书记、院长孙成军的带领下,来到榆阳高新区李宁小镇中医院新址所在地,展望未来规划医院迁建工作。据了解,榆阳区中医院迁建项目已列入榆阳区2020年重点项目,现已完成平面设计、地质勘察工作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2020年全市GDP总量为4089.66亿元,是陕西省第二经济强市,GDP排名高于人口排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榆林市常住人口为362.48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27.33万人,是陕西省第四人口大市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告称,10月23日下午,榆阳区联防办收到榆林市联防办转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协查函,刘某、文某、郭某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现3人在
为扎实做好国庆节期间安全稳定工作,公安榆阳分局党委高度重视,严格按照部、省、市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和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以最高标准、最强措施、最大力度,全警动员、全力以赴投入安保维稳工作,确保了国庆期间榆阳区社会治安大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惠刘艳 通讯员 贾赟 王丹丹 王宏进)4月7日是第73个世界卫生日。当天下午,榆林市榆阳区召开卫生健康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和
榆林市榆阳区气象台2022年10月09日09时45分升级发布霜冻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下述地区未来24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下降到-3℃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镇川、红石桥、补浪河、小纪汗、大河塔、马合、岔河则、小壕兔、鱼河、鱼河峁、上盐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