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7:31:09 | 浏览:823
榆林新建路改造是省市确定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之一,自开工以来备受关注,现主车道已全线贯通,正在进行人行道路面铺设、标识标线设置、路灯和红绿灯安装等扫尾工作,即将全面完工。
听民声解民忧 根治道路顽疾
2017年7月2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市民王虎记忆犹新。在两小时之内,降雨量就累计达到70多毫米,新建路及相邻的长城路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大量雨水汇聚,车辆被困,市民只能涉水“渡河”,他家也被雨水倒灌变成一片“汪洋”。
“新建路原有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管道管径细,污水流量大,挤占了雨水排放空间。遇到强降雨时,新建路和钟楼巷、新楼巷等巷道因排水不畅会出现严重的积水和内涝。”市住建局路桥科工作人员李奕辰说。据了解,新建路修建于1979年,是榆林城区一条重要的城市主干道。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地下管网系统单一、路面等级较低,且无供热、燃气、通信等公用管网,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为提升榆林城区基础设施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市委、市政府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顺应市民呼声,决定对新建路实施改造升级,完善古城基础设施,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2019年9月,新建路改造项目就已完成施工招标,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上决定暂缓工程实施。今年初,等待交警部门制定好交通管制方案后,新建路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工程开工后,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不少热心市民和民主党派人士向市住建局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实地调研,研究施工方案,最终确定增加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智慧路灯和道路局部拓宽等改造施工内容。
根据施工方案,新建路改造工程南起榆阳中路,北至红山路,全长2951米,概算投资1.7亿元,主要对道路、雨污水系统、公共设施管网进行彻底改造;对现有机动车道进行拆除重建;对部分路段进行拓宽;对绿化带等进行提升改造;对给水、燃气、通信等各类管线进行增加和优化处理;增加智慧路灯,完善公安、交警设施;利用拆迁余留地,设置公用停车位。
克服困难抢工期 施工建设加速度
3月15日,新建路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并分为5个标段,管理和技术人员24小时连续作业,全面推进工程建设。
任君飞是新建路N4标段项目负责人,从3月15日开始,他每天带领施工团队对南门口至钟楼巷天桥段进行提升改造。“虽然这个标段仅有886米长,但改造工期紧、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加之受施工场地狭小、原有管网复杂、管网开挖深度深且地下水位较浅等因素的影响,在有限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施工改造任务并不轻松。”任君飞说。
“原来的地下给水、污水、电力和天然气等管道严重老化,极易断裂,且互相交织、错综复杂,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任君飞说。有一次,受大雨影响,工人不慎将埋在地下的电缆挖断,导致部分区域停电,施工被迫中断。任君飞随即对接供电部门,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冒雨抢修,恢复了正常供电。
“施工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电力、供水、供热等相关部门都能提供及时有力的保障,确保了工程的进度。”任君飞说。
自项目开工以来,我市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保障改造工程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开工前,施工方对新建路全线多次进行实地踏勘,全面掌握地上、地下基本情况,为合理、有序组织施工奠定了基础。进场施工前,通过张贴、发放告知书的形式,提醒商户、单位和居民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施工区域全部设置好围栏,工人和机械设备全部在围栏内作业,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针对污水管网下穿城墙、国防光缆迁改等问题,市政府相关领导带队进行协调解决,提前开展雨污箱涵下穿城墙审批等工作。经过市、省、国家文物部门的多次审批和论证,6月17日,下穿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政府的批准,改造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群众积极响应 工程顺利推进
新建路作为榆林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区,道路两侧商铺、广场、学校、医院、居民住宅区等云集。平日里,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改造施工期间道路封闭以及施工产生的噪声等,虽然给商家经营和市民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但商家和市民们都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和拥护政府决策。“道路封闭对生意影响确实挺大,但从长远来看,路修好了,城市形象提升了,人气会更旺,生意会越来越好。”从事服装经营的刘女士说。
“以前买牛奶过个马路就行,改造期间要绕行,而且家门口的公交车也临时改道,出去一趟实在不方便。”家住芝圃巷的张大爷说,“但新建路改造是大事好事,我们都理解支持,眼前这点困难还能克服。”
“新建路改造工程的顺利推进,离不开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以及相关部门、单位的通力合作。”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马晓娟说。改造全部完成后,新建路实现双向车道通行,将极大提高市区车辆的通行能力和路网配套标准,更加方便广大居民的休闲和生活。崭新的新建路,也必将成为市区主干道的一张靓丽“名片”。
记者 闫景 马腾 任惠
来源:榆林发布微信公众号
改造后的九都路林产品小巷青色的仿古墙檐,油亮的柏油路面,被雨水打湿的黄叶……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巷,可不是旅游景点。近日,西工区的12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一改原先破旧的模样,《洛阳晚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看看“整容”后的背街小巷有啥不一样。
9月6日,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党组书记魏志峰调研仓颉路延伸工程及农机片区改造项目进展情况,副县长靳卫军、县政府办、住建局、市政园林中心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魏志峰实地查看了项目整体概况、拆迁进度、仓颉路西延建设等情况。魏志峰指出,要积极筹措资金
10月12日,芜湖市镜湖区委副书记、区长鲁先贵利用中午时间,带队赴渡春路、吴家花园和杨家巷等处,率先垂范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走镜湖”工作,通过实地步行,现场查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环境卫生、秩序管理和立面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短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潇12月7日,成武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土地储备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成武县政协副主席、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局长赵晓丹主持会议。赵晓丹指出,土地储备是推动项目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
10月3日在参加完省委第108次疫情防控视频会后离石区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分析研判形势、坚持问题导向对从严落实各项措施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区委书记廉海平主持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海文提出工作要求。会议对社区小区静默管理、商场超市扫码验码、农贸
本报记者 王金龙 王登海 榆林报道榆林,这座陕西最北端的城市,地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地带,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发现神府煤田之后,便一跃成为继鄂尔多斯之后崛起的能源新贵,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自此,榆林进入发展“快车道”,紧跟国家能源
一、1951年6月16日陕西军区步兵独立第五团,归榆林军分区代管6月陕西军区撤销独立第二师,将步兵第四团部分人员和师部调拨咸阳编入抗美援朝部队,第四团三营编为骑兵大队,其余各营与第五团合编为陕西军区步兵独立第五团,归榆林军分区代管。此时,军
1月7日上午,榆林市横山区一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任命贺建湘、付振为横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贺建湘从横山区政府网站显示信息来看,贺建湘是横山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1969年12月出生的贺建湘,是清涧县人,1990年7月参加
12月7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四跑道白云区段在人和镇举行场地移交现场会,正式迈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的重大步伐。这也是白云史上最大规模建设项目。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总投资544.2亿元,主要建设西二跑道(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