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陕西榆林破局谋变

2022-10-10 17:36:09 10458

摘要:本报记者 王金龙 王登海 榆林报道榆林,这座陕西最北端的城市,地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地带,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发现神府煤田之后,便一跃成为继鄂尔多斯之后崛起的能源新贵,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自此,榆林进入发展“快车道”,紧跟国家能源...

本报记者 王金龙 王登海 榆林报道

榆林,这座陕西最北端的城市,地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地带,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发现神府煤田之后,便一跃成为继鄂尔多斯之后崛起的能源新贵,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

自此,榆林进入发展“快车道”,紧跟国家能源战略,先后成为“西煤东运”的腹地、“西电东送”的枢纽、“西气东输”的源头。

近年来,在能源化工产业的带动下,榆林经济一路高歌,经济数据直追省会西安。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榆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9%,先后迈上3000亿元和4000亿元两个新台阶,经济总量跃居呼、包、鄂、榆城市群首位、西部第7位、全国第57位,成为陕西经济增长的第二极。

在骄人的成绩背后,是榆林执政官员的务实作风。榆林市政协副主席、市发改委主任杨扬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就曾坦言,目前是榆林最艰难的时刻,因为能耗“双控”政策,榆林的投资规模急剧下降,转型势在必行,而且是不同赛道之间的切换。

不过,对于榆林的未来仍充满信心。杨扬告诉记者,为了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应对能耗“双控”挑战,大力提升榆林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全力维护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构建集群发展、多极支撑、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榆林实际情况制定了《榆林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能源之城

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蕴藏着622万吨煤、1.4万吨石油、1亿立方米天然气、1.4亿吨岩盐,榆林的资源组合配置之好,国内外罕见。因此,榆林也被称之为能源之城。

“榆林的经济好坏和煤炭有直接的关系,煤价涨,榆林的经济就好,反之如果煤价下跌,那么榆林的经济增速也就放缓了。”张海(化名)告诉记者,榆林之所以能够在陕西省经济排比中位居第二,就是凭借资源优势。

张海是榆林最早的一批煤老板,但是他并不喜欢“煤老板”这个称号。张海现在的产业是文化与地产。至于煤炭产业,只拥有部分煤矿少量股权,但是并不参与经营。

和张海一样,曾经在榆林倒腾煤矿的那些所谓的“煤老板”现在几乎全部转型了,但是他依然觉得榆林的经济离不开资源,煤炭就是榆林经济的“阴晴表”。

如张海一样,榆林的政府官员也并不避讳榆林的经济发展要依靠资源。“拥有大量的煤炭以及油气资源,这是我们的优势。”一位榆林的政府官员向记者表示,稳煤炭方面,榆林争取年内9处煤矿1040万吨核增产能获批,计划“十四五”建成的大海则、巴拉素、郭家滩、赵石畔、可可盖等煤矿可新增产能约5100万吨,到2025年原煤产量达到6亿吨左右。

事实上,除了煤炭资源以外,记者还了解到,在扩油气方面,榆林将推动神木、府谷、吴堡煤层气规模化开发,促进石油增储稳产、天然气持续增产,到2025年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100万吨和250亿立方米左右;在增电力方面,推动榆横、神府等综合电力外送基地建设,建成杨伙盘、清水川三期、西王寨等电厂,“十四五”新增煤电装机1200万千瓦左右,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2600万千瓦左右;在化工方面,依托现有能化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配套条件,推动基础原料向高端终端产品延伸。

产业重构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几年,榆林一直在强调要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后,榆林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榆林转型其实很早就提出来了,以前我们转型是依托煤炭转型,例如将简单的挖煤转型至煤化工等产业连上,但是随着能耗‘双控’政策的约束,我们必须是切换赛道,彻底地从以前的能源行业跳出,发展其他的产业,这个就很难,可是必须这么做。”榆林一位能源领域的官员举例称,这就好比一个搞文字创作的,现在突然要改行做餐饮,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

虽然有难度,但是对于榆林来说,转型势在必行。记者了解到,榆林将在“十四五”期间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数字化赋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能化主导、集群发展、多极支撑、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据了解,榆林将打造西部能化装备制造基地,培育壮大智能无人系统和通航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和应急产业,积极培育大健康产业;围绕兰炭、轻纺、绿色建材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围绕打造区域物流枢纽、区域金融中心、区域消费中心,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先机。

同时,榆林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确定了18条重点产业链,以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为核心“延链”,以推进现有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为重点“补链”,以依托优势资源要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路径“建链”,以实施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为基础“强链”,全面提升榆林市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我们就是要用政策、资金的优势补创新的劣势,用产业规模优势补产业单一劣势。”上述官员向记者表示,榆林除了有煤、油、气、盐等资源优势,还有土地、耕地、空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等优势,这也是稀缺资源。

事实上,对于榆林的转型也得到了陕西省层面的支持。以装备制造业为例,2021年2月,《陕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榆林高新区发展装备制造业。

不过,记者了解到,榆林装备制造业的基础相对薄弱,依然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工业中比重较小,企业数量不到2%,产值不足1%。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1户,实现产值35.4亿元,同比增长33.6%,占全部工业产值的0.7%,营业收入39.9亿元,实现利润1.1亿元。

对此,上述官员解释道,投资和收益是需要一个时间周期,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引进了北京凌天智能机器人生产制造、新石器无人车、新型矿用防爆无轨脚轮车、昆明嘉禾特种泵、上海创立煤机制造、中德电气智能电气制造、远景风机整机制造等一大批先进装备制造项目,榆横装备制造产业园已初具规模。

榆林及周边拥有庞大的能化市场,新上马企业希望就近低成本一站式完成采购,众多矿山和能化企业的通用设备需要技术改造、更新换代、开车保运,装备制造市场巨大,围绕能化领域的产品、技术和服务需求旺盛,应用市场广阔。

为此,围绕能源装备全生命周期和重要衍生领域,榆林大力发展煤炭采掘、化工专用设备、氢能汽车等能源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智能装备、管带运输、无人驾驶、塑料成型装备等新兴装备制造业,配套发展维修、租赁、研发、培训、会展等装备服务业,打造西部能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装备服务中心。

另外,榆林在转型之路上还严格严控“两高”项目上马,全面减少碳排放量。“我们将一手抓源头减碳,加快能源替代,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以上。”上述官员介绍,榆林将开展煤化工全产业链低碳化再造,在煤化工动力、空分、气化、CO变换以及净化等环节降低燃料煤和原料煤消耗;倡导推行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活,推动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例提升至80%,建设全国第四批清洁供暖示范市。一手抓末端固碳,开展全流程CCUS技术示范,推动长庆、延长全面推广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在国内规模最大燃煤电厂建设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全流程示范工程(陕西国华锦界15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的基础上,推广电厂和煤化工企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

未来五年,榆林将面临产业结构重构的艰巨任务和加快产业链完善整合优化最好时机,将坚决摒弃资源依赖思维,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确立“三转四换两手抓”高碳城市低碳化发展新思路。

同时记者还从榆林发改委方面了解到,在“十四五”期间,榆林将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大做文章。比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方面,榆林谋划储备了40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项目分为生态保护修复、水安全保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五大类。其中,生态保护修复、水安全保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项目62个,总投资1373亿元。 “我们谋划储备的一些项目,比如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淤地坝除险加固、石峁遗址保护、延榆鄂高铁及电力外送、煤制油工程等项目已纳入中省‘十四五’规划,一些项目正在争取纳入国家专项规划中。”上述发改委官员向记者表示,榆林将继续紧盯国家、陕西省政策动向,强化资金和项目争取,抓好项目实施推进,切实增强发展后劲,推动榆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