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7:37:46 | 浏览:632
穿山越岭的通村公路,修葺一新的村落,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脱贫户发展产业扬眉吐气,农特产品走出了穷乡僻壤,村民自信地邀请亲友来做客……绥德县四十里铺镇王家桥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离不开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长达五年的定点帮扶和倾情付出。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榆林中院承担起王家桥村的帮扶任务,选派了一批优秀干部驻村开展工作。五年里,驻村工作队通过采取资金帮扶、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智力帮扶、就业帮扶等举措,给王家桥村这片土地带来了美丽的嬗变。
加强帮扶联系 美化靓化环境
自脱贫攻坚工作在王家桥村开展以来,市中院通过制定脱贫计划、跟踪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指导脱贫户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争取公益性岗位,全力帮助王家桥村人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为了让村里70岁以上留守老人过得舒心安稳,2021年春,市中院出资在村上新建的幸福院投入运行,每天为老人提供两顿饭菜并配备了日间休息场所。幸福院建成后,政府为其配备了公益性岗位,专门为老人们做饭,细心又勤快的脱贫户王艳莲成了受益者。
为了激发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积极开展政策宣传、精神文明建设、技能培训、建立村规民约等工作。这些精神文化活动大大提升了群众致富的主观能动性。
基础设施迈大步,美丽乡村入画来。定点帮扶以来,驻村工作队陆续为王家桥村争取到多项民生基础建设项目,硬化大部分通组道路,修建环山道路,太阳能路灯覆盖全村,重建了村中心大桥围栏,修建了淤地坝、水塔等。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王家桥村村容村貌悄然改变。
上接“天线”寻资金、找项目,下接“地气”振乡风、促和谐。在帮扶工作中,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职业优势,通过举办法律援助普及活动,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法治熏陶,树立法治意识。村民若有法律咨询或矛盾纠纷,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给予解答和调解,大大促进了村庄融洽稳定,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壮大集体经济 迈步乡村振兴
五年的定点帮扶,率先扶起来的是当地的发展定力和老百姓的致富信心。根据产业发展奖补政策,驻村工作队积极引导王家桥村村民种植黄芪、培育小杂果和山地苹果等经济作物,还指导村民建成了1000余头规模的养猪场及30余头规模的养牛场,发展了养羊专业户及蜜蜂养殖专业户等。
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腰包鼓起来了……一幅幅令人振奋的画面背后,蕴含着驻村干部的心血和汗水。今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销售自产蜂蜜10万元,销售小杂果、小米、高粱、蔬菜等5万余元,羊子等养殖创收2万余元。“为了多渠道创收,去年,我们还申请了中央集体资金50万元,用于发展王家桥村的红葱产业。”驻村第一书记薛志远说。
“不能让老百姓在天气最热、最需要水的时候缺水。”今年4月上任的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小鹏反复叮嘱驻村工作队,要不打折扣地将“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到位,尽快解决缺水问题。之后,驻村工作队多次与绥德县水利局对接,争取到人畜饮水工程,目前,修建工程正在推进。
今夏汛期,大雨多发。王家桥村的环山路、水井、部分住房一定程度被冲毁,市中院出资5万元用于灾后重建和救灾救济。“这几年市中院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投入真金白银,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谋划致富路子,帮扶措施实、效果好。”王家桥村党支部书记王波波评价。
脱贫攻坚倾情助力,小康路上砥砺同行。市中院副院长郝生华表示,未来三年,市中院将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等方面细化工作举措,把脱贫攻坚“主战场”变为乡村振兴“示范地”。来源:榆林中院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迅(通讯员 严姮)近年来,鄂州市乡村振兴局紧紧围绕主责主业,坚持工作同步谋划、管理同步加强、队伍同步培养,大力开展“机关创品牌、党员争先进、合力促振兴”系列活动,推动“扶贫铁军”向“振兴先锋”角色转换,实现机关党建与业务
大河网讯(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丁需学 通讯员张旭长)7月21日上午,平顶山市湛河区荆山街道任庄村村民赵庆立的苗圃里一片繁忙,来自北京、西安等地的客户正忙碌着挑选各种绿化树。“道路修通还不到三个月,苗圃里就已卖出了两万多株绿化树,俺再不抓紧时间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近年来,滁州市琅琊区以林长制改革为抓手,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发展特色产业,取得显著成效,获评省级森林城市;辖区2个涉农街道获评省级森林城镇,8个有林村获评省级森林村庄,创成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2个,市级现代林业示范
1月2日,长治上党区委副书记、区长段尧刚深入振兴新区振兴村就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安全生产及稳定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区自然资源、能源、卫体、应急管理、文旅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调研中,上党区委副书记、区长段尧刚一行详细了解振兴新区振兴村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孙增胜 贺亚洲 )榆林市横山区曾是我省有名的贫困县,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促进当地传统农业产业向高效农业迈进,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清明节后,陕北地区就进入了紧张的春耕。在横山区塔